八方人物:菜園村老實人 政府逼得他神經質

八方人物:菜園村老實人 政府逼得他神經質

「乜都冇,生存都再冇意思。」菜園村不止有村民,還有廠戶。張新有在那裏經營回收場,採訪當日,港鐵在他隔鄰倉庫築起人鏈,阻止車輛進出。倉庫東主不得而入,索性駕起一輛吊雞車開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張新有性格溫順剛直,同樣被逼埋牆角,他說,只想到自殺,以死控訴。
「我只想公公道道攞番賠償!」菜園村去年11月展開收地,張新有揚言要自焚保家財,死結至今仍未解開。記者本想跟他說,「賠償」二字會觸動許多人的神經,與「貪得無厭」畫上等號,他說:「我唔係強迫,係要合理。」

投資百萬 獲賠22萬

07年,高鐵工程十畫未有一撇,張新有向同鄉借了68萬元,頂下鄰近菜園村附近一個佔地約4萬呎的回收場,年租9.8萬元,他再自掏20多萬元裝修,投資近百萬元。雖捱過金融海嘯,政府一聲令下建高鐵,去年9月通知他廠房是僭建及違反土地用途,賠償免問。後來,政府忽然改變初衷,把廠地當作農地計算,水池、青苗和圍欄等賠償12萬元;另計雞寮10萬元,但金額較其他人減一半。張新有拒絕受領,只求取回建廠、頂手費等成本。本月初,政府要他提出租戶證明,其中一名橫台山鄧姓原居民,向他索價三成賠償金,才肯寫紙證明是祖堂地轉租,且恐嚇要用雞頭車鏟平其廠房。
「政府又壓我,原居民又壓我。」張新有說得激動,沒有大吵大鬧,只是別過臉咬牙切齒,每吸一口氣,就呼出一口不忿。自收地後,回收工作做不下去,他靠開夾斗車維生,每月供車要近2萬元。他說爭取合理賠償,不為自己,只為還債,「如果唔係爭人錢,我唔食都冇所謂」。
張新有55年在內地出生,潮州揭陽人,是農民之子。經歷10年文革浩劫,又遭逢水災,幾近淹沒整條鄉村,沒農地可耕,他跑到廣州、韶關等地打工,78年偷渡來港,跟隨同鄉做地盤工人,「石圍角邨我有份起」。那年代政府重視基層工人,還拍攝招聘廣告宣傳。
人到中年工作不穩,張新有學人做生意,獲同鄉出資頂手做回收場。同鄉在他廠房租下辦公室,租金當作還債,減輕他的負擔,也一直協助他與政府和原居民斡旋。就是這些情義印證,叫張新有寧死不屈,「人哋嘅錢,一定要還」。

自從收地後,張新有常為回收場落下鐵閘,防止政府人員強行拆場。

聽聞狗叫 六神無主

張新有獨居廠內,育有一子一女,與妻女分開居住,兒子誤入歧途,他不願多談。最近地政總署跟他交涉,若他立即離開,港鐵會支付15萬元作買路錢,否則隨時「動用機動部隊拆廠」。張新有不是無賴,他嘗試另覓地建廠,但多得高鐵,鄰近租金呎價已上升10倍至每呎兩元。
以「六神無主」來形容張新有最適合不過。現時他有工開工,冇工坐在廠內,每有狗吠聲或重型車駛近,他會大叫「邊個」,然後從門隙中窺看,神經質得令記者也坐立不安,「我成日都擔心有人嚟掃場」。記者問他,有否後悔做回收場,他想了半晌,側過頭說「有」,然後又是一輪咬牙切齒的呼吸聲。
很多人說張新有在農地違規建廠,不應獲得賠償。他說事前毫不知情,3年下來也沒被政府檢控,直至要興建高鐵,才如夢初醒。目前新界有數以千計由農地改建的非法貨櫃場、劏車場,年賺逾億元的違規骨灰龕場更遍地開花,政府一直不敢取締。究竟是誰將這個荒謬合理化?
記者 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