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與跑步 - 李怡

寫作與跑步 - 李怡

香港馬拉松昨天參賽者又破了紀錄,香港人大概有接近百分一的人參賽了。香港人不愛運動嗎?香港需要辦亞運來提升運動風氣嗎?許多事情順其自然反而能形成風氣,不刻意強求有時反成就一項運動盛事,比如香港每年的七人欖球賽。
盧峯老弟每年都參加跑全馬。作為寫作人,又喜歡村上春樹,他大概也知道村上既是作家又是跑者,而且從他決心從事寫作開始,就堅持每天跑十公里。他今年61歲了,還是幾乎年年參加長跑。他最厲害的一次,是1996年參加日本10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用11小時42分鐘跑完全程。那是對一個人的體力與意志力的極大挑戰。
剛認識一位與我同住一大廈的Connie,她歲數不小了,有一個二三十歲已出來工作的兒子,但她參加每年的馬拉松。她與盧峯一樣,既是跑者也是村上春樹的愛讀者。早兩天,Connie送了我一本村上春樹的書,是大陸出版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是村上寫自己跑步生涯的書,也是他第一本寫自己的書。這本書台灣也有翻譯,書名是:《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這本書的日文原名是以外來語思維所寫的「WhatITalkAboutWhenITalkAboutRunning」,這書名改自他喜愛的美國小說家瑞蒙.卡佛(RaymondCarver,1938-1988)名作《當我們討論愛情》(WhatWeTalkAboutWhenWeTalkAboutLove)。村上春樹在這本書中,藉着記錄整理自己的跑步經驗與寫作思緒,談他的人生以及寫作觀。
他說世上有許多文學巨人。他不是。但他通過每天十公里持之以恒的跑步,使自己的寫作與原先想達到的有很大不同。書的最後說,如果他有墓誌銘,他願意這樣寫:「村上春樹/作家(兼跑者)/1949-20××/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後。」
如果我年輕時也跑全馬,會不會寫作上有村上春樹的42/100的成績?他是曾跑100公里的。盧峯老弟,努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