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急升 蠶食盈利能力通脹勁消費股估值恐降

成本急升 蠶食盈利能力
通脹勁消費股估值恐降

【本報訊】去年堪稱「長升長有」的消費股,股價自11月中見頂以來,至今普遍回落超過兩成,遠遠跑輸恒指同期表現。市場開始憂慮,通脹趨升令消費股轉勢,估值可能被重估。
記者:吳綺慧

業內人士透露,中央現階段應不會推出限價措施,但成本上漲無可避免蠶食消費企業的盈利能力,影響程度因行業而異,其中奢侈品零售股基本因素仍然理想,分析員指部份已屆吸引水平,可以趁低吸納。
通脹猛於虎,原材料價格升勢不斷,令一眾市盈率達20、30倍的消費股,近日遭到投資者狠沽。有基金經理坦言,市場開始擔心消費股估值過高,今年是否可以維持到高速增長,尤其是食品、飲品股,更有被調低估值的情況。

生產商:中央暫不限價

「很多基金都已增持消費股一段長時間,如今才剛開始減磅套現,調整倉位需時,相信消費股要面對的沽壓,短期來說仍然未完。」該基金經理認為整個第一季,零售股都會繼續跑輸大市。
在中央嚴打通脹的情勢下,當局會否如08年般推出限價措施,這不明朗因素一直困擾消費股表現。
一名食品及飲品企業的管理層則表示,內地相關部門曾經向生產商明言,只要他們不過份漲價、不聯手高調加價的話,當局今次是不會推出價格管制措施。
事實上,今次政府控制物價,多傾向從上游的供應着手。
據悉,去年底中央就曾與4家食用油原料生產商商討,希望他們不要急速漲價,從中亦可紓緩下游生產商加價的壓力。有外資分析員亦表示,最近多間大型零售商在業績緘默期前向他們透露,暫時都未見到內地居民消費力,有因通脹而減弱情況。
消費股是否轉勢,建銀國際消費股分析員陳兆昌認為,近日整體市況回落,資金撤出新興市場重回歐美,才令過去一年累積升幅大、估值高的零售股,成為基金先行沽售的對象。
「日常消費品股(ConsumerStaples)受到成本急漲影響,又難大幅加價,所以利潤率受壓,基本因素是差咗。但奢侈消費品股(ConsumerDiscretionary)卻多數可受惠輕微通脹,例如珠寶、服裝、百貨零售商,固定成本如租金,才是他們最主要的開支,因此生意額隨通脹上揚,對他們反而是有利。」

奢侈消費品股趁低吸納

陳兆昌認為,奢侈消費品股的基本因素並未有顯著轉差,只是受到走資情況所累,現時不少股份的估值已相當合理,長線而言可以吸納。
里昂的報告亦表示,近期消費股弱勢,已為投資者提供入市機會,應嚴選具議價能力高和較上游的生產商,如雨潤(1068)、旺旺(151)等食品股;大華繼顯則建議買入高檔奢侈品零售股,如六福(590)及金鷹(330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