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吹水地 興記變無舖孤魂星期日專題:牛下難續豬扒包情緣

街坊吹水地 興記變無舖孤魂
星期日專題:牛下難續豬扒包情緣

「希望可以喺短時間內開番興記,再同街坊見面……」還記得那杯盛滿人情味的香濃奶茶、那件浸泡了40年徙置風情的招牌豬扒包?牛頭角下邨老居民搬上重建後的牛頭角上邨。不過,房署寧在空地擺放木卡位、牛角扇扮懷舊,也容不下牛下老店重置,任由濃情小商戶淪為「無舖孤魂」,被地產霸權殲滅。 記者:雷子樂

區伯補鞋、益記雜貨、發記雞蛋仔……約一年前,一間間在牛下扎根多年的街坊老店相繼落閘,有老東主光榮結業,亦有小商戶捨不得濃厚街坊情,一直四出尋尋覓覓,希望在區內找到舖位與牛下居民再續前緣。興記茶餐廳老闆恒哥正是其中一人。「咁耐以嚟,都睇過十幾個舖位,但係都搵唔啱」。

木卡位、牛角扇一應俱全,但只是房署重建後的擺設,興記老闆恒哥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王子俊攝

興記茶餐廳東主一家,在結業前的留影。 《牛下開飯》圖片

昔日街坊熟客在興記打躉吹水此情不再。

難敵地產霸權狂加租

09年11月結業後,他四出找舖,體驗到小商戶難敵地產霸權、財團白眼。曾看中了一個800呎舖位,月租逾4萬元,誰料數日後已狂升至逾5萬元,「你想租都冇得租」。嘗試到觀塘的舊屋邨探路,條件更加苛刻,「你唔係集團,冇分店,睬都唔睬你」。領匯商場?恒哥不作考慮,「佢哋太多負面新聞啦,逼你走、加你租,要你搬位……」。
採訪當日,恒哥來到牛頭角上邨,新邨只有六個舖位,唯一的食肆是美心快餐,餘下的是連鎖超市、便利店及醫務所。「連鎖式食肆,收銀,樓面係會好禮貌同你笑,講多謝,但你知道呢啲全部係公司指引囉,邊及茶餐廳收銀係太子爺,夥計用『助語詞』同你吹水咁真摯?」

《牛下開飯》一書,記錄了徙置屋邨的最後風景。

歐美髮廊住宅內經營

簇新的重建邨,大廈樓下有個「文化廊」,擺放了十多個木卡位,牆身安裝了牛角扇,掛上了「牛頭角茶餐廳」大招牌,令恒哥哭笑不得。「有街坊問我,乜你唔係喺度開番咩?」坐在木卡位,看着牆上的興記舊照,他說:「感覺有啲親切,又矛盾」,眼前分明是舊舖的裝潢,但放在這裏,全部變成了佈景擺設。
「冇客人、冇夥計,係好冷冰囉」。恒哥在想,房署重建舊邨時,為何不考慮老店安置?不讓舊舖優先投標?02年已踏足牛下作紀實拍攝的資深攝影師吳文正表示,還有其他牛下小商戶,像恒哥這樣誓要為老街坊守業,例如歐美髮廊失去了屋邨舖位後,東主付不起高昂租金,退守自己的住宅內,替熟客理髮。紙紮舖、售賣被鋪的百貨店,也在艱苦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