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儘管內地1月份通脹加快至4.9%,但發改委為鼓勵合理使用資源,昨日起將汽、柴油供應價格每噸上調350元(人民幣.下同),為今年首次上調,意味全國平均汽、柴油每升加價0.26元及0.3元,惟為免引發物價升溫的連鎖效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公共運輸價格則不會上調。
券商指中石化最受惠
發改委官員表示,綜合考慮國內經濟形勢及社會各方承受能力後,當局將成品油調價時間推遲了一個月,並控制了調價幅度,以減輕調價影響。按照目前國際油價水平,成品油價格加幅應達10%以上,惟今次加幅僅4.5%,汽、柴油供應價格經調整後每噸分別升至8080元及7330元。
內地石油消費增長迅速,發改委稱,調整成品油價格有助保障市場供應,為緩解加價後對民生影響,鐵路客運、城市公共交通運輸等價格不會上調,同時加強監管貨運及水運價格,防止不合理漲價,並會對漁農林業等給予補貼。
湘財證券石油化工分析師王強表示,此次油價的上調有利於以石油為原材料的產品所在行業,尤其對於中石化(386)更是利好支撐。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指,目前內地通脹壓力較大,加上兩會即將召開,今次成品油調價時機及幅度都在預期之內,鑑於上調幅度不大,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影響輕微,預計國際油價將繼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