撳錢Keep住晚晚有過6萬個家庭一齊玩,10萬是魚餌,過程中的嘻哈大笑駁咀駁舌一齊興奮一齊沮喪才是最大得着吧,渣馬今年也破紀錄的有65,000人報名,每個跑友的背後又不知連結了幾多人的心事。
一直想與更多的朋友分享一本講跑步的書,今日也應該是時候了,看看晨咁早起身的你會否有共鳴,書名叫《跑步聖經》(Running&Being),作者名叫喬治希恩,他少年時是出色的跑手,但在成為醫生後卻因為工作的關係完全放棄了跑步,直到他40多歲考慮退休時,突然重拾跑的生趣,於是落力跑,享受跑,一直雄霸他年齡組別的賽事。當他61歲時,還能以3小時1分鐘完成馬拉松,作為一個中途復出的跑手,他的成績是令人驚嘆的,但喬治最感動我的,其實不是跑得有幾快,而是他看跑步的角度。
先回憶一下我為甚麼跑,少年時代的我跑,其實一股勁都是因為威水;跑包尾當然唔威,但努力練習後攞到牌,一個汗毛未出齊的鼻涕蟲就彷彿多了個光環,引來他人眼光之餘,自己都為自己而驕傲,不能否認的,後生仔女的努力,其實推動力往往就是虛榮感。
大了的我還在跑,心思卻是另一件事了,排名不重要,完成才重要,而為自己做了一點事的心更是最重要,最後這一點,是喬治希恩提醒我的。
他說,他愛跑步,因為喜歡獨處。我沉思了很久他這句說話,然後有日好像開竅了,對,其實肯跑,是因為要對自己好,運動固然身體好,而跑步的時間和空間都是你自己的,你可以與自己好好相處,可以好好感受一下自己的肉體,和心靈,你有試過和自己約會嗎?跑步就是了。
喬治希恩說跑步時沒有一點恨,我更感到是跑完之後有愛,那點愛,由愛自己開始,然後再感染別人,識愛自己,才真正懂愛其他人。
《跑步聖經》這書好像從來沒有繁體版,有興趣的話可以往簡體書店找找吧,至於撳錢的聖經,則恐怕就快通街有得賣。
文:key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