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第六年跑渣打馬拉松,只是每次的成績都距預期有點差距。去年操練算充足,成績卻幾乎是歷屆最差;今年一再碰上小毛病延誤操練,卻跑出歷來第二快成績,到西隧入口的時候還夢想可以首次在四小時內完成賽事(可惜還只是個夢)。
當中的關鍵是天氣。馬拉松大概是最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結合的運動。幾個小時在路上跑,天氣熱一點,濕度高一點就足以抵銷幾個星期操練的成績,令人消耗過度,舉步維艱。去年二十多度的高溫加上「擰」得出水的空氣就讓大家吃盡苦頭,脫水抽筋的比比皆是,更有人休克及神志不清,差點搞出人命。今年跟去年比簡直是天堂與地獄。天氣不太冷不太熱,沿途凉風吹送,太陽又躲在雲後,沒有煎熬在捱里數的市民跑手。泊在汀九橋附近讓棄權者坐的巴士看不到有人上車,面容扭曲、上氣唔接下氣的情景也少見,碰到的跑手都信心滿滿,步履輕盈,也許都在做着破紀錄之夢。
賽道跟去年沒分別,同樣跑遍昂船洲、青馬、汀九三條大橋。幾條大橋的風光各有特色,各有各的壯麗。每次跑過都深深覺得特區政府的規劃着實不行,着實追不上時代。要是這些大橋像三藩市金門橋那樣在設計時預留行人通道及單車徑,那不單馬拉松跑手也可欣賞橋上的獨特風景,一般市民也有機會走上幾十層樓高的大橋,俯瞰貨櫃港及昂船洲;還可以在馬拉松賽時一邊看風景一邊為跑手打氣。將來再搞甚麼大橋或基建,可不要再把行人、騎單車者拒諸橋外。
跑友阿陽老覺得渣打馬拉松不好玩,太一板一眼。他的批評是有道理的。主辦單位的確太着重效率與規程;沿途提供的食物、飲料選擇又極少,往往只有半生不熟的香蕉,教跑手只能像苦行僧那樣盡快捱完全程,再盡快找點熱騰騰又美味的東西果腹。若果能讓家人朋友帶點私伙美食在某些checkpoint慰勞一下跑手,或至少找供應商贊助一些熱騰騰的「馬拉糕」、「馬拉卷」讓跑手在進入西隧前充充電,相信西隧及出口的斜路不會再成為「傷心丘」,跑手及家人朋友也可以玩得更投入!
本報主筆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