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育夫婦越來越多,若因男方沒有精子或女方沒有卵子或精卵不健全,便需別人捐贈。09年有60人捐精及卵,捐贈與受贈者有姊妹、兄弟及好朋友,共誕下16名嬰兒。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預計,由親朋戚友捐精卵個案續增,正檢討有關心理導輔內容、輔導人員資格、角色及權責,以確未來的小孩不受倫理問題影響。
記者:陳沛冰
該局08年10月首次發出生殖科技程序牌照。09年錄得9名捐精者,當中6人是匿名,3名捐贈者與受贈者為親戚關係,共有3名嬰兒出生。同年有51名捐卵者,當中18人是匿名,有11名捐贈者與受贈者為親戚關係,有22名為朋友關係,共有13名嬰兒出生。
個案料越來越多
該局主席梁永立接受訪問時表示,親戚關係主要是兄弟或姊妹,也有阿姨與姨生女;若是朋友一般是非常熟識。因家計會捐精庫08年已關閉,養和醫院精子庫沒有運作,故預計將來會有更多親戚朋友之間捐贈個案。
他表示,現時生育中心必須為捐贈及接受者進行輔導,認為適合才開始療程,但輔導較着重醫療方面。由第三者捐精卵及由代母生下的孩子,將來或會面對倫理問題。「某啲人嘅仔女係我親生,呢個細路成日係我面前出現,心理上可唔可以承受到呢?捐贈者經常係我面前關心啲仔女,我可唔可以接受?經常見面容易對嗰細路仔有感情,唔見又掛住,放唔開點算?」
為保障小孩福祉,該局正檢討有關心理輔導的守則,包括輔導者是否需曾接受相關訓練,及輔導者的角色,「應該係中立評估嘅角色;定係一個誘導嘅角色,協助本來唔係完全接受嘅人去接受」。
捐贈次數或設限
該局會就輔導內容發指引,及研究最終由誰決定能否進行生殖科技程序。現法例沒規定同一人可向一名受贈者捐贈精卵多少次,該局會研究是否需設上限。
瑪麗醫院婦產科學系副教授吳鴻裕表示,該院只進行指定人士捐卵及受孕療程,男士則在外國精子庫買精子,再由該院進行療程。他相信雙方明白有關行為,情感上不會有混亂,在該院經過有關療程而出生的孩子及家庭至今沒問題。
仁安醫院每年進行約10宗由指定人士捐精卵的個案。生殖醫學中心總監龍炳樑指,該院的輔導員是受訓社工,他認為將來的守則不應「寫得太死」。
09年本港捐精及捐卵情況
捐精者身份:匿名
人數:6
誕下嬰兒數目:1
捐精者身份:與接受捐贈者為親戚關係
人數:3
誕下嬰兒數目:2
捐卵者身份:匿名
人數:18
誕下嬰兒數目:5
捐卵者身份:與接受捐贈者為親戚關係
人數:11
誕下嬰兒數目:5
捐卵者身份:與接受捐贈者為朋友關係
人數:22
誕下嬰兒數目:3
資料來源: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