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革命在北非和中東地區遍地開花,由利比亞至巴林等國家的反政府示威浪潮不斷。在這次革命浪潮中,即使是成功推翻了總統穆巴拉克的埃及,仍未能改變內地根深柢固的政府經濟結構。美國為了石油及其國家安全的自身利益,當與沙地彼鄰的巴林政府出動軍隊屠殺人民時,華府的噤若寒蟬更充份表現出美國的偽善,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美國總統奧巴馬推行外交政策的方式,雖然與前總統小布殊的單邊主義有點不同,但本質仍是要在全球推行美式民主。據說,奧巴馬去年8月已吩咐顧問團隊,準備一份推翻中東極權國家後果的秘密報告,讓這些國家在受控的情況下推行改革。
中東出賣國民引發起義
不過,茉莉花革命發展至今,或許有點出乎美國意料之外,中東人民自決之心超越了美國想像。阿拉伯國家的領袖貪污成性,從來都不是新聞,今次阿拉伯國家的起義,美國或在背後煽風點火,但歸根究柢,是中東人民認為被政府出賣,國內資源及財富均流向外資,人民卻一貧如洗。事實上,大部份阿拉伯國家的財金官員,與各大跨國銀行都擁有密切關係。
革命之火至今未有平息迹象,更由埃及燃燒至沙地鄰國巴林。現在華府面對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平衡自己在中東及北非地區的利益,並在不讓敵對勢力取得領導權的情況下推行民主。
不過,當爭取民主之聲蔓延至巴林,美國的表現卻截然不同。當巴林軍隊開槍屠殺人民時,一直視民主為金科玉律的美國,竟然拒絕公開譴責巴林政府,奧巴馬更說出「每個國家都有其傳統」之類的廢話。
原來巴林對美國在中東是策略性部署,美國海軍自1958年已駐紮巴林,並在美國對伊拉克及阿富汗的戰爭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與巴林彼鄰的沙地,是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盟友,坐擁巨額石油儲備,更是全球最大石油輸出國,其政局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國際油價及石油供應。
油元及神權國家,令沙地政府至今仍能免受反政府示威浪潮的威脅。不過,今年87歲的沙地國王阿卜杜拉,因病赴美接受治療至今已有3個多月,更令該國局勢添變數。
沙地美國不讓革命開花
沙地絕不容許巴林示威浪潮越演越烈,首次是巴林什葉派穆斯林與沙地什葉派關係親密,若巴林騷亂繼續很有機會觸發沙地民眾加入反政府浪潮。最重要的是,沙地的什葉派在國內雖為少數派,但他們身處的東部地區,卻坐擁大量石油儲備。單是想像,美國和沙地都會感到戰慄,難怪美國對此一直默不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