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東區走廊興發街支路橋躉上月底出現移位,令天橋接口空隙擴大1至2厘米。事隔超過半個月被傳媒踢爆,路政署才公佈事故。路政署署長劉家強昨指,移位可能和附近同屬該署負責的地庫停車場挖掘工程有關,曾緊急封路修補,現仍要加臨時墊片,但他仍死撐情況屬於「小事」。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認為事故嚴重,可導致港島交通大混亂,批評當局被踢爆才亡羊補牢。
懷疑因地庫工程肇禍
劉家強昨親到肇事現場講解稱,該處正進行中環灣仔繞道接駁東區走廊現有興發街支路工程,以及在支路前面的地底重置食環署威菲車房。該署的監測儀器發現興發街支路橋躉移位,懷疑是地庫停車場工程挖泥令泥土流失,現已停工,並已進行回填泥土和灌漿工程,避免工程進一步影響橋躉結構。路政署正要求承建商提交調查報告,確定真正原因。
劉家強承認,橋躉與橋面之間的承托座支出現輕微變形,現已加裝十塊臨時墊片承托橋面,又在橋躉安裝多個探測器監測情況。另外,該署已加派人手監測移位情況,由事發前每日監測兩次,增加至每小時監測一次。
劉家強表示,受橋躉移位影響,橋面的伸縮膠也受破壞,雖然無損橋躉結構,但該署早前已在該段路進行局部封路,更換伸縮膠。但劉家強仍死撐事故並不嚴重,「土木工程一定有風險,我哋唔會發生咁少嘅事就走去公佈」。他強調,暫時未發現移位有惡化迹象,重申目前橋躉結構安全,需等候調查報告了解成因再作安排。
立法會議員王國興炮轟路政署「有傳媒踢爆先出嚟補鑊」。他表示,不能接受移位問題只是「小事」,指東區走廊是港島區重要交通命脈。他說:「東區走廊一旦出事成個港島區都陷於交通混亂,因為佢係東隧同紅隧出口嘅接駁位。」
議員促增工程透明度
王國興指,事件反映當局在天橋附近進行工程時,沒有作足夠預防措施和評估工程對橋躉造成的影響。他建議政府部門應成立機制,當任何交通要道、天橋和隧道出現結構性問題,宜及早主動公佈事故,增加透明度釋除公眾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