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德有理:投資債券先求知 - 貝萊德

萊德有理:投資債券先求知 - 貝萊德

大部份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運作均知之甚詳,但債券的知識卻略為遜色,一般只會聯想到「風險較低」、「有利息」等概念,其實只要對債券投資運用得宜,隨時能提高投資組合的回報及分散風險。我們將一連兩期為大家介紹債市的特色,今期先由基礎講起。
債券是政府或企業募集資金的其中一種金融工具,投資者透過買入債券,相當於把資金借予有關機構,並在一定時期後取回本金,即所謂「票面值」(ParValue);至於發債機構,同時亦會定期向投資者支付「票息」(Coupon)。
債券的年期由1年至30年不等,視乎發行人集資目的。以企業債券為例,假如發行人要用作增加資金流動性,債券年期相對較短;如發債目的是為長線投資項目融資,則年期會較長。至於票息的高低,則受債券年期長短、發行人財務狀況、投資者需求、銀行利率水平等影響。

認清違約風險

對於投資者而言,債券能提供高於定期存款高的利息回報,而投資波幅一般亦較股票低,故債券在低息環境下尤其吸引。此外,鑑於債券與股票的相關性較低,在經濟前景不明朗時,債券可分散投資風險。
話雖如此,投資者亦需謹記債券市場並非全無風險。如前所述,各個債券發行商的財務狀況不盡相同,現金流穩健的政府或企業固然很大機會「守約」,即按時向投資者派發票息,並在債券到期時按票面值贖回。不過,假如發行商因經營不善、受整體經濟拖累而倒閉或破產,投資者便要承擔違約風險──無法收回部份甚至全部的利息或本金。
要衡量違約風險的高低,投資者可以參考由標普、穆迪及惠譽三大信貸評級機構對債券的評估,雖然評級細則略有不同,但大致可把債券分為「可投資級別」和「非投資級別」兩組,然後每組再根據違約風險的程度進一步分類。債券獲得的等級越高,代表其投資風險越低;反之,等級越低則表示投資者要承受的違約風險亦越高。
相信讀者已對債券有基本的認識。下期,我們將與大家探討「債券價值」、「孳息率」以及債券與貨幣政策的關係。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