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浪微博貼了王子的近照上去,數分鐘內,無數條留言問我,「在哪兒染的色?真漂亮啊!」「這貓是真是假?顏色染得真好!」「咪咪的顏色很特別,這染的叫甚麼色呀?」……
王子是英格蘭藍貓,正常情況下,毛皮其實是灰色的,或勉強叫藍灰色。但是,若有陽光斜斜地照射到他身上,他一身藍灰色的貓毛便能折射出隱約的藍光,恍如披上了一層藍色的霧。我不知道這是否便是藍貓名字的由來。
我無意在這兒討論貓的品種,我想說說那些留言者的反應。他們全無惡意,是真正喜歡貓的顏色,是表達真誠的欣賞。貓毛的顏色太漂亮了,他們想得到的唯一的可能性便是:這是一隻染色貓。
別的地方,別的人,若見到一隻毛色漂亮的貓,即使是從未見過的顏色和花紋,提出的問題必定是貓的品種和產地,而不是質疑貓被動了手腳。這樣的思維邏輯是長期生活在山寨國的人獨有的。
這天蘋果探針刊出張華的文章:「將廢棄的舊皮鞋、皮包、梳化、皮褸等清洗、泡浸,再用石灰及鹽酸,添加複合酶和活性炭,高溫熬煮,皮革中的膠質會融入水中,漂白、冷卻後就製成『皮革水解蛋白』,以此製奶,便是皮革奶。」當日常必需品豉油和牛奶都真假莫辨的時候,貓被染色,或者貓根本就是由老鼠喬裝而來,就完全不值得驚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