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徑賽季開始了,最吸引觀眾和傳媒注意的人物,應該是110欄的劉翔、俄羅斯的撐竿跳女王伊仙芭耶娃、牙買加的神奇小子保特。
前年在東亞運動會輕易奪金,但劉翔的鬥心當時處於低點,對手術後的情況未敢太樂觀,直至去年在亞運會決賽率先衝線,不自覺地握拳仰天大笑,又再浮現昔日「欄王」的自信,今年季初在兩場室內賽都取得季軍,態度變得積極踏實,把目標時間訂在13秒05左右,爭取在8月的世錦賽跑出好成績,從而取得倫敦奧運的參賽資格,「時間」的確是洗滌身心創傷的靈丹妙藥,不能急燥。
伊仙芭耶娃在08京奧光芒四射,破紀綠前的半小時,全球觀眾都注視着她每一個勤作,包括持竿手法、助跑步點、前後移動竿架,毛巾遮蓋全身的原因,那一刻是處於生命的最高峯;但隨之而來是無敵最是寂寞的失落感,成績大幅下滑,年多前突然宣佈無限期退出果然有效,日前在明星賽便跳越4米85摘金,造出今年世界最佳成績,迷惘慌亂之際,拋開一切尋求冷靜過度真是有效。
短跑賽制有重大改變,在100和200米,以往要跑4「槍」才能奪金,現在頂級水平的選手可以跑少一場,對於兼顧100和200米兩項的保特,算是提供一個更有利的條件去衞冕奧運金牌。
文:徐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