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路政署正動工為東區走廊加建一條高架連接路,接駁日後的中環灣仔繞道,但工程近日引致東區走廊部份路段出現沉降,路面接縫有不正常移動,承建商需要即時停工,並封閉東廊部份行車線進行維修。路政署強調,事故並無影響東廊的結構。
路政署發言人表示,進行中環灣仔繞道工程近東區走廊段的工程時,已在東廊多個結構部份裝設預警監察器,密切監察東廊因工程而可能產生的結構反應。上月底,承建商在東廊近興發街的支路天橋附近進行地面挖掘工程期間,預警監察器顯示該支路天橋出現局部結構反應。
發言人表示,路政署駐工地工程師即時指示承建商暫停施工,並臨時封閉該支路天橋其中一條行車線進行檢查,全面監察天橋的情況。
接縫現結構反應
結果發現該支路天橋的預留作冷縮熱脹的塑膠伸縮接縫出現結構反應而伸展,但不影響支路天橋結構穩定及安全性。工程承建商已完成更換了塑膠伸縮接縫,有關的支路天橋前日凌晨後已全面開放,恢復正常行車。
專業教育學院建造工程系主任陳子明表示,天橋的接縫位移動是不正常,但會否對天橋構成危險則要視乎移動的幅度,一般天橋設計都預留一定空間,未必稍為移位就有危險。
結構工程師蘇耀坤表示,一般而言,在現有天橋附近施工,影響程度視乎天橋所在的地質結構,若天橋建基在石層,問題不大,但若是土層,工程可能令泥土流失,令天橋出現沉降,工程人員可以在旁打樁或灌漿加固。
中環灣仔繞道造價逾280億元,為一條雙程三線的主幹道,全長4.5公里,由中環林士街天橋,以隧道形式經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銅鑼灣避風塘,然後以高架橋連接東區走廊。繞道2017年完成及通車後,往來中環與北角的行車時間將大大縮短至只需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