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籃地北:明星新菜式 - 牽牛

天籃地北:明星新菜式 - 牽牛

NBA表面上是運動聯盟,但運作更娛樂更商業化,入座率、收視點、商業贊助每環節緊緊相扣;為避免明星賽變成例行公事,聯盟近年大搞新噱頭,「主菜」東西岸明星賽沒有大改,但不斷加入「前菜」及「配菜」。
明星周末的入樽賽,前幾年有「超人」懷特侯活與「矮仔」尼特羅賓遜大鬥法,總算有點迴光返照,但尼特羅賓遜上年完成3度封王,今年未有參加;新「人肉精華」比歷克格芬尚未完全起飛,聯盟就搞噱頭,由每位入樽名宿,作為參加者的導師。
技巧挑戰賽其實煞是有趣,講求球員的全面技術,由運球、傳球、走籃、投射,缺一不可。最紅控衞也往往有失手,正好向青少年愛好者反映,籃球基本技術的重要;但與3分賽相似,勉強可做配菜,卻難成主菜。
其實想加點新花樣,最簡單就是辦街頭籃球賽般,打3on3甚至1on1;試想想在真正比賽,拜恩對獲迪、皮雅斯對勒邦占士,一兩個攻勢已成全場焦點。在半場更緊密的環境,肯定更多身體接觸,而且在「單挑」下,參加者肯定更需施展「畢生功力」。當然,舉辦這類比賽,也要面對巨星拒絕而影響叫座力;畢竟占士及拜恩等神枱人物,在單對單不敵新秀、無名小子,豈不英名盡喪?就好像網隊控衞夏里士,在單對單不敵無名小子,就真正「瘀爆」。
文:牽牛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