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踏入辛亥革命100周年,古物古蹟辦事處建議,將元朗下白泥的青磚碉堡列作法定古蹟。古蹟辦表示,該座有超過100年歷史的碉堡,是本港現存跟辛亥革命有直接關係的唯一一座歷史建築,當年國父孫中山創辦的興中會,曾經在此共商革命大業,最終成功推翻滿清王朝。
古物諮詢委員會下周二將討論是否支持建議,古蹟辦表示,若獲得古諮會支持,稍後將會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宣佈將碉堡列作法定古蹟。
古蹟辦昨提交的文件指出,這座建於1910年的青磚碉堡共兩層高,由興中會成員、孫中山兄長孫眉的好友鄧蔭南統籌興建,土地原本由已故華人富商李陞兒子、興中會成員李紀堂擁有。
曾受一定程度破壞
1910年,廣州新軍之役起義失敗後,鄧蔭南與其他革命黨人為逃避滿清追捕,於是匿藏在此。碉堡自此成為本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革命基地,接濟由內地逃亡到本港的革命黨人,並負責收集情報,監察滿清政府在后海灣與深圳一帶的活動。
當時興中會在本港的指揮總部,設於中環史丹頓街13號的乾亨行;屯門青山農場負責軍事訓練革命黨人,與內地水域接壤的元朗下白泥碉堡,則是前哨基地,一旦發現清兵越境突襲,便可第一時間通知所有革命黨人緊急撤退,保留實力。
古蹟辦表示,下白泥碉堡雖然曾經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部份外牆修補仍清楚可見,但由於現時本港尚存的碉堡建築非常之少,加上下白泥碉堡曾在推翻滿清革命之中的重要角色,更加提升了其歷史與社會價值。碉堡於去年2月,已經獲古諮會同意評為一級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