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六日,內地媒體刊出源自美聯社的相關報道──「在中國滑冰協會官網上公佈的中國現役運動員名單年齡資訊中,包括張丹、張昊、隋文靜、韓聰、耿冰娃等九人與國際滑聯官網選手資料上的年齡不符,並不符合國際滑聯關於參賽的年齡限制規定。他們在這份名單上的年齡與當初參賽的報名年齡不一致。」據報道,該次事件已引起國際奧會主席羅格的關注,而這是中國體育繼女子體操隊之後又一起涉嫌年齡造假的案件。
年齡造假竟稱工作失誤
毫無疑問,這條消息本身並不怎麼新鮮,因為在中國體育界,從足球到籃球,到體操……,運動員年齡造假問題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了。這條消息之所以引人矚目的地方在於「同類事件的又一次被國際媒體曝光」。而另一個關注點又在於,每次這類事件被媒體曝光後,作為「舉國體制」之下的國家專業運動隊負責人的態度。比如這次事件被曝光後,中國滑冰協會就有如此表示:「經我協會初步調查了解,花樣滑冰運動員張丹、張昊參加國際比賽的年齡確為其真實年齡,上述情況的出現是由於地方參賽單位在材料報送、資訊滙總環節及我協會的審核工作中出現失誤。」工作失誤?我想,這樣的表態不要說國際輿論,即便是內地民眾,恐怕也絕不會信其為真吧。去年,國際體操聯合會調查確認,中國體操運動員董芳霄年齡造假,宣佈取消她在悉尼奧運會的成績,而在國際體聯做出認定後,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中心相關負責人就仍然在堅持國際體聯「缺乏充份證據」,對決定「感到非常遺憾」。死不認賬──這就是國人對待其醜聞的態度吧。
說到造假,我們把觀察視線可以放得更寬一點來看。二月十五日,內地媒體報道:「各地公佈去年GDP資料,二十九省超全國增速」。這種「地方GDP之和竟然大於國家GDP總數」的荒謬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我想,不論有關各方作出怎樣的解釋,諸如統計口徑不同、統計方法有別等等,然而有一點結論在民眾那裏都是肯定的,這就是:「GDP吹牛比賽」的上演,是與地方官員那種畸形的政績觀直接關聯的,正是因為如此,一份份膨脹的「成績單」才會公然出籠。
運動成績視為國家榮譽
如今,「政府造假,官員說謊」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可謂不勝枚舉,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社會誠信體系的坍塌就只是時間問題了。中國體育界的運動員年齡造假事件,看上去牽扯的是運動員個人的誠信問題,然而誰也知道,那根本就是一樁樁「集體作案」而非運動員個人所為,他們只不過是「被造假」而已,因為那些運動隊的成績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比賽結果,而是被上升到「國家榮譽」這樣的政治高度來看的。
北方可可
大陸《博客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