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電影四種意境

四電影四種意境

電影是姜文的生命,雖然迄今只執導過四部電影,但每部都是他不同時期的心境寫照,如《陽光燦爛的日子》反映姜文對年輕的嚮往;《鬼子來了》是針對中日戰爭的反思;《太陽照常升起》表現複雜情感;《讓子彈飛》則是對現實中國的一些覺悟。

《陽光燦爛的日子》(1994) 文革亮點

改編自王朔小說《動物兇猛》,故事發生在文革時期的北京,講述由夏雨飾演的年輕人馬小軍的青葱歲月。電影從沒交代文革時期的黑暗,反而鏡頭充滿陽光氣息,就如期間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美好。不過電影甫開始,故事主人翁便剖白不能分辨真實與幻覺,明顯是意有所指。

《鬼子來了》(2000) 戰爭控訴

改編自尤鳳偉小說《生存》,由於電影沒經廣電總局審查便參加康城影展,被當局禁止公映,姜文更被禁執導電影5年之久。電影以獨特視覺探討抗戰時期、由姜文扮演的小農民與日軍之間的故事,一方面沒表現中國人對日軍的仇恨,另方面又諷刺國民黨在抗戰勝利後的態度。全片畫面黑白,但結尾姜文被斬下頭顱的一刻,畫面突然變回彩色,就是對荒誕歷史的最大控訴。

《太陽照常升起》(2007) 朦朦朧朧

姜文閉關5年再拾導筒,野心比以前更大,可惜曲高和寡,觀眾看完大多摸不着頭腦。電影改編自葉彌的短篇小說《天鵝絨》,分成四個獨立故事「瘋」、「戀」、「槍」和「夢」,卻又是環環相扣,太陽落山又照常升起。姜文以超現實手法刻劃各種回憶:痛苦、甜蜜、妒忌,剛巧背景設於1956年至1976年之間,且劇情留白,令人聯想到文革的隱喻。

《讓子彈飛》(2010) 全民解碼

改編自馬識途長篇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一節,故事講述土匪張麻子伏擊鵝城縣長馬邦德,假扮縣長斂財,並與當地土豪黃四郎展開鬥智鬥力的較量。電影劇情看似胡鬧,但當中的政治隱喻遍佈全片,令國民過足解讀癮。姜文曾表示這是一齣看得懂的電影,是送給觀眾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