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交易所昨傳出將與巴西商品期貨交易所簽署協議,並實現股票兩地上市的目的,明搶港交所(388)生意。但市場人士認為,港交所優勢仍在,對其前景分析並未太悲觀,更提議港交所可與深交所合併,以產生協同效應。
有外資分析員昨表示,暫時看不到上交所與巴西交易所結盟所產生的顯著協同效應,更舉例指,以往日本交易所亦有與其他交易所簽訂類似的協議,但未見對雙方產生明顯好處。
他認為,若港交所能與深交所結盟、甚至合併,應能產生顯著協同效應。
人民幣業務發展空間大
受到全球交易所併購潮影響,港交所股價於1月中升見189元後一直下跌。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昨表示,港交所是內企對外集資、及外企投資內地的平台,加上監管體制成熟的優勢,只要繼續融合內地市場及拓展人民幣業務,估計其業務發展空間仍大,並相信上交所在未來5至10年,也不會對港交所構成重大威脅。
他又指,港交所現價合理,但未來仍會受波動市況影響,投資者可候160元才吸納。
事實上,高盛早前已就全球交易所合併潮發表報告,力撐港交所。該行指出,港交所早前表明,現時並沒有就收購進行商討,與該行認為港交所應聚焦大中華地區業務的自身增長看法相同。高盛維持港交所「購入」評級,目標價22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