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調查所得:小孩三五歲時多吃了薯片漢堡包會發胖,小孩太胖了,專家說,就會影響智商。
埃及爆發推翻獨裁的起義。
同一天,華文的報紙有這兩段新聞。兩者之間,有什麼關連?
看上去,好像隔十萬八千里不相干的兩碼事,但根據蝴蝶效應理論,當然都有點宿緣。
埃及人民起來了。對於喜歡看電影的人,即刻想起的一個著名的埃及人,是銀幕明星奧馬沙里夫。
奧馬沙里夫是埃及人,一九六二年,憑「沙漠梟雄」一炮而紅。
奧馬沙里夫是史上最偉大的演員之一:阿拉伯男子的魅力,精確而富有詩情的演技,早年在埃及已經是小生,由英國大導演大衞連發掘,給了一個黑武士的配角,從此變成國際巨星。
三年後擔綱「齊瓦哥醫生」,更不得了。後來更主演「成吉思汗」,可惜戲不怎樣,離開了大衞連,奧馬沙里夫星運有點走下坡,可見緣份、才華,還加上一位伯樂,這種三角關係十分玄妙。
奧馬沙里夫大紅之後,性格有點驕奢,可能是阿拉伯人,有點耐不住性子,後來嗜賭,時時輸光。在銀幕之外,奧馬沙里夫的傳奇一樣精采。他是伊斯蘭教徒,一九七二年,埃及政府剝奪了他的國籍,理由是他跟女明星芭芭拉史翠珊鬼混,給報紙爆了料。
本來稀鬆平常的八卦,但因為史翠珊是猶太人,公開支持以色列,奧馬沙里夫搭上了,自然是「叛國」。後來,以埃簽署了大衞營和約,奧馬沙里夫的埃及國籍有沒有恢復,不得而知,可見政治之造作和無聊。
不但戲演得好,橋牌也精,奧馬沙里夫是世界級高手,為了參加國際橋牌賽,臨時叫導演停機,戲拍到一半,他搭飛機去外國打完一通牌再回來。
奧馬沙里夫出生於阿歷山大港,從小進法文小學寄宿。法式生活,吃得太好,十一歲時,他變了胖子,父親嫌他胖得醜,打聽得英國人的學校沒得吃,把他轉到英語學校寄宿。不但瘦下來,學校有劇團,他參加了,從此愛上演戲。
小時肥仔,爸爸看見討厭,改變了命運。如果當初他爸爸看他胖嘟嘟的順眼,世上就少了一顆很大很大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