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昨公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證實為早前傳聞的4.9%,雖然數字較預期的5.3%小,但反映企業通脹壓力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則以超預期幅度急升6.6%,令市場繼續關注通脹壓力,專家更預期最快未來兩月,內地便會有加息行動。 記者:林靜
國統局城市司負責人分析,1月CPI按月升1%,因受節日和低溫冰凍天氣影響,八大類商品項目更7漲1降。影響民生的食品及住房價格按年升勢最凌厲,分別漲10.3%及6.8%。主要食品價格中,糧食價升15.1%、肉禽及其製品升10.9%、鮮蛋價漲20.2%,鮮果價升34.8%,而非食品價格則漲2.6%,顯示百姓生活壓力仍未得以紓緩。
食品比重降2.21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昨亦同時公佈調整了CPI計算權重,據新權重,食品比重降低2.21個百分點,居住則上升4.22個百分點。惟當局否認權重調整拉低CPI數據,並指即使按舊權重計法,數字更會較新計法高0.024個百分點。
不過,PPI按年升勢亦持續擴大,升幅由去年12月的5.9%,擴至上月的6.6%,高於市場預期的6.1%,當中原材料工業價漲10%,採掘工業價升13.7%,顯示企業毛利仍受壓力之餘,市場對通脹未來走勢亦未樂觀。
人行顧問李稻葵表示,1月CPI基本符合預期,即通脹壓力較大。他認為當今世界極其複雜,應對通脹必須多管齊下,不可單打一,必須吃中藥,藥方包括堵熱錢;利率要調但不能猛;地產要管;透過調整準備金率控銀行風險。
滙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上月CPI升幅低於該行5.2%的預期,是基於內地過去數月的調控措施對糧食價格起到效用,1月食品價格上漲幅度較預期低。但他重申,CPI數據較預期低,不代表通脹壓力已得到紓緩,反而在PPI超預期上漲6.6%、貸款增長過熱、貿易升幅理想等因素下,通脹壓力仍有上升趨勢。屈宏斌估計,CPI未來數月會維持在5%至6%的水平。
摩根大通昨亦發表報告表示,在食品價格上漲、工資增加及資源價格改革等因素下,估計上半年CPI仍會在高位徘徊。中信證券的報告亦指出,緊縮政策不會因CPI低於預期而告一段落,未來政策將進一步收縮。
摩通:三率快上調
屈宏斌表示,價格壓力未有明顯緩解,當局有需要在上半年繼續維持緊縮力度,料內地在未來一兩周內會調升存款準備金率,上半年更會再調升150點子,而兩個月內或會再有25點子的加息行動。而摩通亦估計,未來數季人行或會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及加息,人民幣甚至會進一步上升。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儘管調整後的數據可能減輕市場的心理壓力,但並不改變通脹現狀,穩健的貨幣政策也並不會因此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