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呼「獨裁者去死」 伊朗重燃綠色革命美國Twitter聲援民主

高呼「獨裁者去死」 伊朗重燃綠色革命
美國Twitter聲援民主

埃及和突尼斯成功變天,重燃伊朗自由之火。在阿拉伯反政府革命浪潮中,伊朗首都德黑蘭(Tehran)前日(周一)超過10萬人在禁令下示威,高呼「獨裁者去死」,是自2009年「綠色革命」、「德黑蘭之春」民主運動以來最大規模反政府活動。防暴警察發射催淚彈驅散群眾,雙方爆發衝突,兩人死亡,多人受傷,1,500人被捕。美國公開力撐伊朗反對派,強調伊朗與埃及人民擁有同樣權利,並譴責伊朗政府虛偽。

伊朗神權政府前日中斷部份地區的手機服務和電力供應,企圖打壓示威,但無礙反對派利用互聯網組織上街,有60,000人支持的反政府網頁「巴赫曼25」,就發揮了號召作用。民眾聚集在德黑蘭巿中心的自由廣場,也就是2009年綠色革命的大本營。他們高叫反政府口號,要求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Ahmadinejad)和精神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AliKhamenei)下台,示威者說:「(突尼斯總統)阿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現在輪到你哈梅內伊。」

反政府示威者在德黑蘭街頭焚燒垃圾車洩憤。法新社

艾哈邁迪內賈德兩年前被指舞弊連任,反對派趁中東北非示威浪潮要「綠色革命」再現。資料圖片

伊朗示威者向防暴警察投擲石塊。美聯社

「現在輪到你哈梅內伊」

埃及人民革命獲軍方包容,但伊朗人卻遭鎮壓。目擊者說,示威人數越來越多時,安全部隊就出動了,阻止示威者操往自由廣場。有民兵部隊駕駛電單車上街,用警棍毆打示威者,後來又在自由廣場、伊瑪目候賽因廣場和主要街道,用催淚彈和漆彈驅散人群。安全部隊還包圍德黑蘭大學,阻止學生遊行。
有示威者將民兵和示威者的衝突片段,上載到YouTube和facebook,讓當局欺壓民眾的狼子面目公諸於世。從片段可見,雙方爆發衝突,有民眾燒垃圾洩憤,又攻擊一名疑似民兵。國會議員賈拉利稱,衝突中有兩人死亡,其中一人是被擊斃。伊朗官方傳媒則指,是被禁的「伊朗人民聖戰組織」鬧事,但該組織否認。
上周埃及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反對派領袖穆薩維(MirHosseinMousavi)和卡路比(MehdiKarroubi)申請舉行示威聲援埃及。當局不准,更派警車包圍他們的住所,變相軟禁他們。數名國會代表昨日更要求判處反對派領袖死刑。
反對派在網上說,前日的示威是要證明「綠色革命仍然活着」。據悉反對派採用了不少突尼斯示威者策略,例如穿連帽上衣,帶檸檬汁抗催淚彈。也有人像2009年起義時一樣,走到屋頂高呼「真神偉大」。據報,除了德黑蘭,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Isfahan)和南部城市設拉子(Shiraz)都有反政府示威。

示威者搬動點着火的垃圾車。美聯社

伊朗防暴警察追打示威者。互聯網

希拉莉:伊朗人民有勇氣

美國這次一改在埃及革命中不公開促獨裁總統穆巴拉克下台的態度,向伊朗現政權絕不留情,立即表態支持示威者。國務卿希拉莉(HillaryClinton)讚揚伊朗人上街示威「見證了」無比勇氣,又指摘伊朗政權虛偽,過去三周一直讚揚埃及人民表達反對意見,但「現在有機會給予本國人民擁有同樣的權利時,就流露出他們的真正本質」。她強調伊朗需要承諾開放政治制度。國務院也利用在Twitter的戶口,向伊朗人民發放訊息說「美國要求伊朗讓人民擁有和埃及人一樣的和平集會權利。」
伊朗再起義,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伊朗問題專家安薩里(Aliansari)有信心,他說:「若有人指綠色革命是曇花一現,那就大錯特錯了。」
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德新社/《華盛頓郵報》/《時代》雜誌

中東北非風雲

突尼斯:1月5日一名青年小販自焚抗議失業,觸發「茉莉花革命」,迫使鐵腕統治23年的總統阿里流亡,近日掀難民潮

埃及:阿里倒台後10日,全國爆發示威,執政30年的總統穆巴拉克18天後下台,軍方接管權力,昨承諾10日內提出修憲建議

伊朗:在政府打壓下,數以萬計示威者前日仍響應反對派上街,重現前年「綠色革命」、「德黑蘭之春」景象

也門:民眾要求執政32年的總統薩利赫即下台,他只承諾2013年不競選連任,示威者昨連續第5日上街施壓(圖)

巴勒斯坦:控制約旦河西岸地區的自治政府宣佈大選以爭認受性防民憤,控制加薩地帶的哈馬斯組織卻拒絕參加

巴林:佔人口多數什葉派回教徒反遜尼派主宰權力,前日仿突、埃發起「憤怒之日」大示威,連續兩日有示威者死亡(圖)

約旦:民眾上街要求政改後,國王阿卜杜拉撤換首相,承諾啟動政改,昨宣佈可自由遊行

利比亞:多個組織發動周四舉行「憤怒之日」示威,反上台41年的領導人卡達菲

阿爾及利亞:民眾多次上街抗議失業和糧價飆升,追求民主自由

伊拉克:數百人昨示威反貪腐、政府服務差和隨意拉人,民眾發起本月25日在首都巴格達舉行「伊拉克憤怒革命」大型集會

摩洛哥:政府昨宣佈增加物價補貼近一倍,防反政府浪潮

資料來源: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