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經過調整權重比例後的CPI(消費價格指數),一月份增幅為4.9%,低過市場預測的5.3%。由於數據早一日已洩密,官方也已證實調整指數的權重,市場人士並不意外,但難以承受通脹飆升之苦的市民就痛斥:「掩耳盜鈴,不要臉!」
調低食品比重 引爆民怨
官方聲稱,今次CPI權重比例的調整,只是五年一大調的常規做法。但此時調低食品的比重、調高房價的比重,恰恰引爆了民間的怨氣:「房價蹭蹭漲的時候不計入CPI,房價高高在上了,食品蹭蹭漲,就打壓房價,提高房價的CPI比重,減少食品的CPI比重,真是調控有方。」
春節之前及春節長假期間,是內地食品上漲最兇猛的時段,基層市民承受的生活壓力最大。官方選擇此時調低食品價格在CPI中的比重,一來違背了更好反映通脹的原意,不免令人擔憂會影響日後當局對通脹的調控措施;二來是對備受通脹壓力的基層市民的嘲弄,實在令市民反胃,自然反過來嘲笑高調要求壓抑通脹的胡錦濤、溫家寶等領導人。
官方誇大GDP 隱瞞軍費
今年是內地地方黨委、政府的換屆年,為明年中共十八大爭權奪位的前哨戰已打響。胡、溫要確保政治穩定、社會穩定,自然要維持經濟高增長、通脹低增長,今次CPI整容,難免有又一次為胡、溫的政治需要化妝之嫌。中國官方公佈的數據一向難以令人信服,GDP(國內生產總值)的誇大與軍費的縮水,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官方引以為傲的民眾對當局反腐敗的滿意度高達70.6%的民調統計,更是令人作嘔。
網民諷刺:「統計局招人有兩個要求,一是高考數學不及格,二是高考語文要拿狀元。」數學不及格,才可以對各省市的GDP之和遠高出全國GDP視而不見;語文要拿狀元,才可以在房價飆升或食品價格飆升的時候,都能說出一套CPI增幅不大的說詞。可以說,「統計哥」其實是政治化妝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