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疑團改CPI權重符新消費結構

澄清疑團
改CPI權重符新消費結構

國統局昨以新權重計算方法,公佈1月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增幅為4.9%,數據遠低於市場預期,亦惹起因權重改變,尤其降低近期漲幅較大的食品價格比重,而引致CPI增幅受控於5%內是「人為」調整的解讀,CPI一直未能反映實質通脹的說法仍不絕於耳。
事實上,市場早已出現調整CPI權重的意見,在住房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舊比重僅約13%是不足夠,而逾32%的食品權重只宜適合在溫飽社會的統計指標,難以反映中國居民生活水平已提高的事實,反觀美國,食品及飲料亦只佔CPI比重約15%。

降食品比重利農產生產

內地昨日亦有分析認為,調整權重是尊重內地消費結構變化的事實,而且降低CPI對食品價格的敏感度,有助緩解農產品政策調控的壓力,長期有利農產品生產。另外,新權重計法將住房比重上調4.22個百分點,而項目統計主要以房租為主,在目前房產調控下,房租價格上漲明顯。分析指,不排除住房比重的調整,未來會有拉高CPI的可能性。
國統局昨亦澄清,權重改變是例行動作,按過往數據,新舊計法差額不會超過0.2個百分點,亦不存在拉低CPI的說法,新計法反而拉高上月漲幅。不過,在官方澄清、又提供數據的情況下,仍未能打消市場猜疑,相信是因為內地通脹數據的計法仍只處於半透明的狀態有關,因為直至此刻,各類項目的權重,都只是市場根據官方口風猜測,仍未有實際比例數字。

CPI新權重調整原則

項目:對比基數
調整內容:今年初開始以2010年為對比基數,以後選擇逢0逢5年度作計算基數,以符合五年規劃

項目:權重比例
調整內容:按居民消費支出調查調整項目比重,居住提高4.22個百分點,食品降低2.21個百分點等

項目:調查網點
調整內容:按統一規定的原則,增加1.3萬個調查網點至6.3萬個

項目:代表規格品
調整內容:按各地消費水平及習慣,及時對部份代表規格品進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