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在《細味人生100篇》自序中寫的文字,略作刪節。
許多人很聰明,但會突然做一件蠢事,而且是用他的全部聰明去證明他的愚蠢。因此,聰明,不等於有自知之明。
許多人讀很多書,知識廣博,談起問題來頭頭是道,但處理生活小事、人際關係,有時會手忙腳亂,往往不知所措。
許多人非常精明,很會賺錢,但卻忽然被一個沒有什麼見識的人施一小計就騙去大筆錢財。
許多人一世英名,無端做一件不必要的事而使英名盡付流水。
這樣的事,我一生見太多了。聰明,不等於有自知之明;有知識,不等於懂得生活;精明的人,往往也因過於精明而做出蠢事。許多人都會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很少人能真正做到讓自己的失敗變身為成功。相反,我們常見到的是:成功是失敗之母──不知多少人因成功而忘乎所以,終導致失敗。
對於人生,知識、聰明、智商、甚至時運,當然都重要,但人生最需要的不是這些,而是智慧。
什麼是智慧?智慧是對人生的細味。它有時候只是一句話,或一段經歷,一個人的小小表現,一個小故事,但裏面往往蘊含着長篇累牘的書本中找不到的智慧,能細味的人就能從中得到一生受用不盡的頓悟。這些年我在許多書本或網絡上,常讀到這一類的故事、話語,引起我長久思索,我陸續把感受寫在這十年八年發表的短文中。本書摘出一百個有關的篇章,雖然都是別人的故事和話語,卻融入我個人的體驗,並已成為我思維與人生的一部分。
在這一百篇短文中,若你能找到一兩個故事或一兩句讓你頓有所悟的話,那麼你未來的人生也許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