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今天公佈1月份通脹數據,昨突然傳出數據不會如市場預期般超過5%,「通脹虎」咆哮聲忽然轉弱,原來是食品價格比重下降,有「假跌」之嫌,但紓緩市場對內地短期調控的預期。調整權重的消息昨獲國家統計局證實。專家稱,內地通脹壓力仍大,緊縮政策料持續,不排除短期內加息。 記者:林靜
《路透社》昨引述兩位消息人士稱,由於中國官方已調整食品價格佔2011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權重,由原來約34%下調至約27%,中國1月CPI按年上漲4.9%,按月漲幅約0.9%,低於市場普遍預期。中信證券研究認為,權重調整後,會把通脹拉低0.3個百分點,如未調整權重,上月通脹按年升幅將約在5.2%,超過去年11月5.1%的高位。《路透社》於上周三的市場調查亦顯示,1月CPI平均預料增幅約5.3%,有望升至08年7月6.3%以來的30個月新高。
本月豬肉菜價 仍升不停
消息傳出後,《新浪網》昨午隨即引述國統局總統計師鮮祖德表示,內地的確在今年初已按慣例啟用新CPI權重方案,但未透露是否下調食品價格比例,「新方案符合最新消費結構的實際情況,只會更客觀地反映消費和物價變化,不存在拉低CPI的情況。」據指,新方案會在今天隨1月經濟數據一併公佈。統計局來個變陣,令一眾經濟分析師「眼鏡」盡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昨在廣州預計,1月的CPI指數可能比市場平均數明顯偏低,但指中國經濟仍面臨較大的通脹壓力,惟整體水平仍處於可控範圍。著名經濟學家謝國忠昨亦強調,內地實際通脹壓力仍大,市場不容忽視,「預測中國CPI數字沒甚麼意義,因為實際通脹一定較數據大,你可以去問一下中國百姓,有誰會覺得中國通脹只有5%?」
按國統局昨公佈2月首10日的食品價格情況看,部份食品價格漲幅仍厲害,豬肉普遍較上月底漲價逾3%,油菜、芹菜及豆角等,更漲價8%。
通脹壓力未紓 料續緊縮
事實上,在住房支出比重僅約13%的情況下,內地早已有調整CPI權重的訴求,國統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在去年10月亦已明確表示,今年初將採用新的物價權重,並符合5年調整一次的慣例。消息指,新的CPI統計方案仍然劃分為8類,但納入統計的產品項目則有調整。建銀國際研究部董事總經理蘇國堅表示,選擇在1月開始實行新權重為理性行動,但認為內地持續收緊措施不會因此改變。
專家看中國通脹
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
意見:1月CPI可能較市場平均數偏低,但中國仍面臨較大通脹壓力
專家:著名經濟學家謝國忠
意見:內地實際通張壓力仍大,CPI數據未必能反映
專家:瑞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
意見:春節前食品價格反彈,為推高CPI主要因素,2月可能會因季節性因素回落
專家: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鄧世安
意見:通脹趨升因素仍然明顯,CPI仍有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