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正審議有關2012年特首及立法會選舉方法的本地立法草案,雖然阿爺接納了民主黨建議,容許新增五個功能組別議席由一人一票方式產生,終令政改方案順利通過,消除北京不少政治壓力。不過,有政界中人對單仁說,阿爺中人事後檢討,今次「食」了民主黨方案,隨時可能「食錯嘢」,後遺症可能在討論2017年普選特首方案時「病發」。
該政界中人對單仁說,他早前與一些內地中間人見面,對方稱內地開始有人擔心,北京接納了民主黨的政改建議,可能引發一些原先未有想清楚的後遺症。以2017年普選特首為例,阿爺至今仍想利用《基本法》特首候選人提名的「民主程序」作關卡,阻止泛民主派候選人出戰。
或變泛民攻擊利器
然而,阿爺接受了民主黨的超級區議會功能組別方案後,發現方案可能被泛民用作質疑普選特首提名程序「不民主」的利器。該政界中人指,假設公民黨梁家傑參加超級區議會功能組別選舉,他在全港市民投票中,取得40萬至50萬票勝出,若他再參加2017年特首選舉,但屆時阿爺設計的提名程序將他排除出候選人行列,即等於宣佈一名挾全港50萬選民支持的人,也不能參加特首選舉,這豈不是用事實說明,所謂2017年普選特首,只是一場「假普選」?
親中候選人輸聲勢
假如放生泛民候選人,讓他們派人出選特首普選,阿爺又會寢食難安。上述例子已說明,泛民先派人出戰全港性的超級區議會選舉,勝出之後挾數十萬票民意,2017年挑戰由千多名選委選出來、角逐連任的特首,親阿爺候選人的聲勢上已輸給泛民候選人,怎能不叫喜愛預知選舉結果的阿爺深以為憂呢。
該政界人士說,目前有關2017年普選特首問題尚未提上議程討論,上述問題仍屬內地個別人士的想法,到北京開始研究2017年普選特首方式時必定相當煩惱,不知怎樣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