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隨着本港人民幣存款不斷上升,以人民幣結算的保單,相關需求亦增加。踏入新一年勢頭持續,中銀香港(2388)旗下中銀人壽執行總裁蔡中虎對本報表示,1月份該公司新銷售保單中,人民幣保單佔比達八至九成。
他透露,中銀人壽計劃第三季度再推新品種人民幣保單,但目前與收取的人幣保費匹配的投資渠道,仍有待拓闊。對於去年度中銀人壽的人民幣保費收入,以及按標準保費計算的全年市場排名,他以接近業績公佈期為由,拒絕評論。
擬第三季推新人幣保單
市場估計,本港去年承保的人幣結算保單(俗稱真人仔),涉及保費逾25億元,中銀人壽獨佔鰲頭,收入預料超過20億元。中國人壽(2628)姊妹公司中國人壽保險海外,是另一家活躍於此市場的機構。
自去年末季點心債在港發行量持續上升,發行人及債務種類亦多元化,當中包括非投資評級的高息人民幣債券,但蔡中虎認為,人民幣保費收益在港可配對投資的資產仍然有限,因保費投放的資產對象,要求較長鎖定期及合理風險的回報,但目前點心債年期普遍較短。
對於第三季擬推出的新人幣保單內容,蔡中虎未有透露,只說是現時市場上相當普及的產品,該公司會以人幣結算保單推出,但並非年金或投連險類別。中銀人壽曾計劃去年底推出人幣年金,但他指,年金屬長期產品,回報率最少須達3厘或以上,才能吸引客戶承保,要滿足投資相連保險的回報要求就更困難。
除了投放在本地點心債、或未來人民幣計價新股,以及通過與中再人壽的再承保合作方式等渠道,處理人民幣保費收益的配置外,他期望,在監管規範容許下,本地保險公司可獲准放寬進入內地銀行間債市買賣,拓闊投資平台。
中銀人壽是最早推出人幣保單的機構之一,亦是目前市場上最多人幣保單供應的壽險公司,包括去年7月底面世的「百載人生」、「目標5年」、「目標8年」保險計劃,以及去年底推出供款期3年保障18年的「隨心所享儲蓄保險計劃」;4類產品覆蓋長中短年期,客戶亦可選擇以美元或港元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