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動脈瘤殺人無先兆年百人瘤破而死 男風險高女性8倍

腹主動脈瘤殺人無先兆
年百人瘤破而死 男風險高女性8倍

【本報訊】本港每年有百多人因腹主動脈瘤破裂而死亡,病發前通常沒有任何徵兆。中文大學一項研究推算出,全港約有27,000名60歲以上人士未有察覺自己患上腹主動脈瘤,而男性患病風險是女性的八倍,煙民、冠心病及高血壓患者更是高危一族,應考慮定期接受檢查。 記者:梁德倫

腹主動脈是一條連接上身與下肢的大動脈,正常直徑約一至兩厘米,當動脈壁彈力纖維減弱,且血流持續衝擊,便會局部擴張,儼如氣球般凸起,狀似腫瘤,相信致病主因是遺傳,本港每年約有1,000宗新症。
中大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教授余俊豪指,患者不會察覺身體異樣,通常在身體檢查時才發現。一旦出現急性腹主動脈瘤破裂,患者會腰背痛,更會隨時因大量出血而休克,死亡率高達九成。
中大三年內為10,100名無腹主動脈瘤病史的市民做超聲波檢查,發現96人患病,當中逾半人的腹主動脈瘤直徑約3至4厘米,只需接受觀察,但約17%人的瘤直徑達5厘米以上,極有機會破裂,需接受治療。

可植入支架治療

研究又發現,60歲或以上人士的患病風險比60歲以下增加逾12倍,吸煙及患冠心病則分別增加風險約2.6倍。余俊豪推算60歲或以上男士的患病率為3.4%,女性則為0.86%,建議高危一族每年接受身體檢查。
現時可以外科手術置換病變血管,或以微創方法植入人工支架令病變血管收窄,後者的死亡風險及出現併發症機會較低,適合年長患者,但由於支架的耐用性及壽命仍有待驗證,暫不建議年輕患者使用,以免日後需再換支架。中大外科顧問醫生林旭開則指,非危急病人若接受支架植入手術,需自費九萬多元。
今年66歲的歐陽輝患有哮喘,肺功能較差,更曾咳血,數年前發現腹部有凸起物,檢查後證實為腹主動脈瘤,病變血管直徑逾5厘米。他獲安排接受微創支架植入手術,現已完全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