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鐵系統安全有惡化迹象,去年至今共發生了9宗路軌斷開事故,比之前兩年多了2倍。而最近發生兩宗路軌斷開的事故,其中一次裂縫更闊達12毫米,但港鐵之前只形容是裂紋,意圖淡化事故嚴重性。兩條斷開的路軌屬同一生產商製造,港鐵正調查路軌質素是否有問題。 記者:麥志榮
港鐵過去3年多共發生了12宗路軌出現由頂至底斷開的事故,其中08年及09年合共只有3宗,但去年卻激增至6宗,今年至今已有3宗。大部分事故在早上開車前已被發現,採取了緊急維修,無影響鐵路安全。
今年已接連發生三宗
今年3宗事故中,有2宗在近日發生。港鐵公司車務工程總管張少華昨在記者會上表示,上月19日東涌線欣澳站附近路軌出現裂縫,最初闊5毫米,到當晚擴大至12毫米;而上周四荃灣線金鐘站附近路軌的裂縫闊1毫米。
他強調,港鐵路軌每隔兩呎就有金屬扣,將路軌鎖在路基上,即使路軌裂開也不會移位。而每次發現裂縫後,工程人員都會再用俗稱魚尾板的鋼片進一步鎖實該段路軌,到晚上收車後才更換路軌。現時路軌每隔一定距離都會設有闊6毫米的接縫,讓路軌可冷縮熱脹,同樣是用魚尾板鎖緊。
他表示,兩段破裂的路軌屬同一歐洲生產商製造,生產商近年經過併購,歸屬一間印度財團TATAGROUP,但路軌仍在法國廠製造。港鐵會將兩段破裂路軌交由城市大學及美國實驗室,調查破裂成因,預計幾星期後有結果。生產商亦會為港鐵系統內,與破裂路軌同生產批次的其他路軌進行特別超聲波檢查。這些路軌分佈在東涌線、機場快線、荃灣線及觀塘線,合共長150公里。
港鐵在之前都解釋兩宗事故為發現裂紋,被批評刻意淡化事件,張少華則指鋼鐵製造的路軌不時會出現裂縫,港鐵內部用英文「crack」來指這類事故,並一向只繙譯為裂紋,並非刻意隱瞞嚴重程度。過往多年港鐵發生的多宗「裂紋」事故,當中部份個案路軌確已完全斷裂。若字眼上引起公眾誤會,他為此道歉。
機電工程署表示,已要求港鐵提交調查報告,亦聘請獨立的材料科學專家,為路軌進行化驗分析及提供專業意見。
路軌正常壽命逾10年
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表示,路軌正常壽命可長達10多年,斷裂事故太頻密並不正常。除應調查路軌質量及生產技術外,鐵路維修亦可能是原因之一,例如列車車輪若維修欠佳,圓度不足,行車時便會增加路軌壓力,加速路軌損耗。港鐵應加密超聲波檢查路軌的密度,在裂縫形成初期就作出補救。
工程師學會前會長梁廣灝表示,路軌出現裂縫的一般原因很多,包括鋼料質素有問題、生產方法出錯、安裝出錯及受到不正常撞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