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商業化指數高企的體育事業上,忠誠成為了一種稀有的資源。去年夏天,熱火SuperBig3成軍,保殊和勒邦占士被球迷質疑其忠誠度;保殊曾表示球員在自由市場上並無「忠誠」可言,更說忠誠只是附加品而已。唯一值得理解的,是球員本身要為自己的將來着想。
不過,今天眼看史龍這個鐵血教練,堅守了接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但最終含淚在賽季中期辭任,無不感到唏噓。兩年前,當「助攻王」史托頓獲選進籃球名人堂,史龍曾表示,全因爵士已故老闆拉利米拿給他執教的空間和信任;儘管球隊曾經一季輸了56場比賽,仍然有耐心地對待史龍,使他覺得「忠誠」便是多年繼續執教爵士的主要原因。
上周一答應與球會續約一年,足證即使拉利米拿已離世兩年,史龍對爵士仍有情有義;然而情義和忠誠,在短短3天就給摧毀了。
正因事出突然,請球迷別遷怒於迪朗威廉士,我也不希望相信他有能耐逼走史龍;或許教練已洞悉先機,明白「時不予我」的道理,正如去年他評論今季的熱火時曾表示,現今的NBA和以往大不同,金錢有時已凌駕在球隊之上。
懷念史龍在猶他的23年,徹底執行Pick&Roll的擋拆絕技,打造聯盟史上最優秀的半場進攻體系;亦想起史龍最接近總冠軍的兩次,都屈服在那23號的身影下。23,難道是史龍宿命中的劫數?
文:丘雨勤
now籃球評述員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