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口老化及「嬰兒潮」的人口步入老年,相信本地老人服務的需求將如歐美那樣日漸增加,這包括老人的居住需求,這裏「安老」是指針對健康較佳的長者。
安老服務及居住的需求受以下因素影響:
(一)年長人士比例與數目日增
首批「嬰兒潮」人士(即二次大戰後,由1945年至約1962年出生人士)已五十至六十餘歲,很多還在積極工作,但相信再過多三、五年,這現象便會變得更明顯。
(二)三代同堂越來越少
現在平均家庭成員數目約3.1名,即父母加一個兒女,三代同住已不多見。此外,「嬰兒潮」人士普遍不像上一代那麼渴望「與子女同住」,部份原因是他們較上一代獨立,包括經濟上。
其次是他們的兒女因工作等各種原因,也未必可與父母同住。這使經濟上出現一班需要及有能力「購用」外間老人服務之群體。這服務不限於幫輕老人家日常需要,也可增加他們的生活素質及趣味。
(三)「嬰兒潮」長者較好動
現今的長者趨向間中出外旅遊、平日探望朋友、做義工甚或仍有半日或全日的工作。這等於他們年長時也較上一代忙,只要身體許可,甚至會保持一些中少年時做的運動。
至於安老的居住單位和大廈設施,與一般住宅有何不同之處?筆者並沒有確實答案,但相信以下會是部份趨勢。
居住單位不需大,但要方便打理及「易用」。若長者趨向多活動,那麼可推斷他們不想為太多居住瑣事傷腦筋。
高科技設備須運作簡單
因此,單位設計與擺設需簡單好用,並注意家居安全,一些高科技設備應以簡單運作為主。
此外,各樣指示標誌及按鍵應較平常放大一些,因長者多有「老花」等問題,單位也可設緊急求助掣。
設施方面,一些日常老人健康服務或家居助理服務,應包括在內,也需「就腳」或容易購用。要注意的是,設有這等設施或服務,不等於排擠其他設施及服務,須提防某項目變得有「過老」的感覺。
除非有廉價地皮或資助,若要在本地發展這等安老住宅項目費用不少,因此,對象將是較富有的中產或以上階層。這階層人士參與的誘因是買「方便」及「安心」,並非因沒有選擇,廉宜更不是吸引因由。如欲針對不大富裕的中產階層,則可能在內地或東南亞一些地點,而且要注意配套安排。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