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美長債息升股市勢受壓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美長債息升股市勢受壓 - 潘國光

美國聯儲局持續買進美債,成為全球最大的美債持有人。然而,近日美國30年期債券孳息率卻突破了過往10年的平均水平,亦升穿過去20多年的下降軌(見圖),某程度上反映市場對聯儲局的量寬政策投下不信任票。長債息上升一般有三大原因:(1)經濟前景改善;(2)通脹預期升溫;及(3)信貸風險上升。筆者認為,美國現時的情況是(2)及(3)居多。

料出現第三次探底

失業率由幾個月前近10%降至上月的9%,數字上無疑是一大改善,但從非農業職位增長緩慢的情況來看,就業市場增長依然乏力。筆者認為,失業率的改善,只是因為過往已有一段時間放棄尋找工作的人士,現正重新登記為勞動人口並尋找工作,繼而使失業人口的比例下降。隨着近期長債息拾級而上,預期美國經濟於今年中前後出現「第三次探底」的機會頗大。
全球現正面臨通脹上升,筆者不認為美歐可以獨善其身。在經濟增長緩慢的前提下,將出現「滯脹」(Stagflation),意思就是沒有經濟增長支持下的物價上升。
歐債陰霾近日醞釀復發,加上美債息率上升,對全球股市(不單是新興市場)都會構成短期壓力。新興市場近日回吐,最終亦會波及成熟市場,美歐股債現階段相對新興市場仍顯得十分之不吸引。
由於年內將有約值2萬億美元新發行及續期美國國債推出拍賣,預料聯儲局於年中前,幾乎可以肯定需要籌備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在量寬持續下,美國不能主動調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惟當地之銀行同業拆息及較長期的國債孳息,將持續受市場力量之因素而被推升。
雖然市場上有越來越多人相信美國經濟復蘇在望,但筆者並不同意。美國長債息於短短3個月已飆升100個基點,除反映當地經濟數據似乎略有起色外,主因是由通脹及違約風險上升帶動;孳息上升已開始影響當地的房貸利率。因此,在經濟尚未完全復蘇下,美國長債息展開新一波的升勢,變相壓抑僅餘的經濟增長動力。
由於金融業的資產價格模型,大多以長債息作為主要的計價因素,美國長債息大舉抽升,將令股市受壓。未來,一旦美國的LIBOR受美債或美元信心問題影響而跟隨上升,香港的HIBOR亦將會再受牽連。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