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爆竹已成內地惡俗 - 瞿方業

煙花爆竹已成內地惡俗 - 瞿方業

在炮聲隆隆中,狹義上的春節過去了,但炮聲並未遠去,仍此起彼伏,恐怕要到正月十五才會走向高潮。對於放炮,多數國人有一種非常矛盾心態:一邊厭惡於煙花爆竹所造成的噪音和空氣污染,一邊又熱心於自放自炮,表達驅邪祈福的風俗,享受煙花所營造的視覺氛圍。

污染空氣又火災頻生

政府為了迎合民眾對於年味的追求,先禁後限,先是杜絕放炮,後又改為限定時間地點進行燃放。但限放令從實施效果看,等同於徹底解禁和自由燃放。這是國內執法環境的特色所在,具體表現就是,原本規定節假日可以燃放的煙花爆竹,平時就在自由燃放,無論婚喪嫁娶還是開業大吉,都要鞭炮齊鳴,禮花冲天。對燃放地點更是沒有限定,這從春節期間的表現就很清楚,幾乎每幢樓的每個陽台都在燃放煙花,無論樓高樓低,是不是靠近高層建築,是不是處於醫院病房或其他不該放炮的區域。
震耳欲聾、徹夜不斷的爆竹聲不再代表年味,而成為走火入魔的一種惡俗,讓人無法安眠,無法安靜地欣賞節目,無法呼吸新鮮空氣,只會讓人心煩意亂,造成巨大的環境和其他社會代價。據國家環保部的空氣質量監測播報,兔年第一天,南京的空氣污染指數達到三百,是中度的重污染天。其他城市恐怕也不會好到哪裏。
煙花爆竹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其他安全事件更是層出不窮,據了解,今年除夕零時至初五,北京市因燃放煙花爆竹引起的火災一百九十四宗,致傷三百八十八人,其中一人摘除眼球,另有二人死亡;從二月二日至二月八日,蘭州市共發生火災三十一宗;二月三日凌晨零時,瀋陽皇朝萬鑫國際大廈因為煙花爆竹起火,火場面積達一萬餘平方米。這只是例舉國內幾座城市的狀況,多數城市都會存在這些現象,只是程度不同罷了。
從前年的央視大火,到今年瀋陽皇朝萬鑫國際大廈火災,還有國內大大小小的火災事故,都在提醒社會,應當反思煙花爆竹的生產和燃放弊端。更應當反思的是大眾對於放炮的態度。有人堅持放炮是民俗的組成部份,是在營造年味。這種觀點大約不算錯。但即使放炮有其必要性,是年味的物質表現形式,但也該有一個合理的限度。即使古人迷信過年是一個怪物的時刻,用來驅邪的爆竹恐怕從來沒有現代爆竹的威力。現代煙花爆竹的威力,彷彿一枚枚小型炮彈,稍有不慎,就讓建築物受損,讓人受傷。

為發展經濟放任生產

威力強大的煙花爆竹,是標準失控的結果,是執法不嚴的結果,更是惟經濟論的必然,有些地方為了發展經濟,不顧後果,放任生產者自由為之,以至於煙花爆竹威力越造越大,成為一再引發災難、令人生厭的東西,不僅難以增加年味,還成為環境污染和其他事故的淵藪,造成大眾的生活質量下降,生存風險增加。
要節能減排,要科學發展,讓這些威力巨大的煙花爆竹消失,更合乎社會發展的需要。
瞿方業
大陸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