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持續熱熾,各大屋苑呎價邁向97價,隨即惹來仍未能上車的小市民齊聲埋怨。去年政府出招不力,反令樓價如坐火箭般直線上升,昨天未能置業的,今日仍未能夠上車。
認真點分析,當年政府土地政策種下禍根,停止賣地兼高門檻的勾地政策,令今日供求失衡,當物業價格火速飆升,推出多項打擊樓價措施,卻變成火上加油,逼用家埋牆角。入市又死、不入市今世難望上車,官員施政紊亂,用招不當,實在難辭其咎。
去年首兩招只針對發展商賣樓,對整體樓市阻力不大,同時國際資金東來,使利率處於不正常狀態,那時官員仍忽視樓市上升速度,只管向發展商施壓,擅於轉變及營業腦袋靈活的發展商,這邊廂與官府鬥法,那邊廂仍落力賣樓買地,在金錢掛帥基調下,那會放過火紅樓市時刻。發展商加速賣樓,挑戰政府威信,結果樓價越遏越升,令一班已錯失入市機會的小市民被迫買貴樓。
上半年資金主導樓市
及至打擊炒樓措施出台,反令二手貨源買少見少,不只一手樓供應長期偏低,額外印花稅效應下,物業轉售為租,持貨者惜貨如金,導致樓價1月份單月升幅竟為過去兩年之冠,政府出招弄巧反拙,上車客置業路越來越遠。
月底財政預算案中以推地為主菜,但由於屬中長期措施,改變不了短期供應不足的事實。
由今年至2013年,平均每年只有萬餘伙供應,未能滿足強大置業需求,樓價短期反覆,只是拖慢了升幅,正如太古地產大班日前預期,強大需求未減,樓市方興未艾,只是樓市上升周期的開始。
如是者,今年上半年仍是資金主導樓市,低息槓桿效應仍惠及樓市,上半年再錄得雙位數字升幅可期,尤其市區大型屋苑,去年上升幅度落後新界區,可望反先。特別是在鐵路沿線新區的二手屋苑,包括奧運站、將軍澳、紅磡和香港仔區尤為看好。
現時二手放盤量逐步收窄,兩房單位300萬元以下選擇不多,加上內地客入侵市區細碼屋苑,這類物業升幅將跑贏大市。
劉兆昌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