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抗拒但生理配合 既痛苦又興奮星期日專題:男童受性侵犯 長大沉溺色慾

心理抗拒但生理配合 既痛苦又興奮
星期日專題:男童受性侵犯 長大沉溺色慾

童年受性侵犯的陰霾,可能籠罩一生。浸會大學研究童年曾被性侵犯的男性,發現父母是最主要的侵犯者。男童被侵犯時,基於生理結構,雖感痛苦卻又同時出現興奮,心理受影響下,大部份受害人日後均沉溺色慾,有人經常嫖妓,或每天要求女朋友性行為二至三次;三分一人成為同性戀者;有一個受害人甚至變成另一個性侵犯者。 記者:呂焯均

浸大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陳德茂,與輔導曾受性侵犯男性的明愛曉暉計劃合作,研究12名童年時曾受性侵犯、現正接受輔導治療的男性,研究去年初完成。他們受性侵犯時的年齡最小僅3歲,亦有持續至31歲。三分一的性侵犯者是父母,佔最多;只有四分一是不相識的人。侵犯地點包括家居、戲院甚至後巷。受侵犯持續最長達20年,該受害人由3歲起持續被家人性侵犯及身體虐待,23歲時又遭陌生人性侵犯。受害人受訪時年齡由27歲至52歲,大部份34歲以下,四分三受訪者仍然單身。

部份人淪為侵犯者

女性受害者對於被侵犯會感到自己被佔便宜,但男性受害人的研究結果顯示,大部份男性受害者在被侵犯的過程中,有着既痛苦又興奮的感覺。他們很想反抗侵犯,但身體卻配合侵犯者。對於這種感覺,他們感到既刺激,但又內疚。陳德茂說因此男性受害者會對侵犯事件產生依戀,他們會不斷在生命中重演這事件。有的刻意營造機會,讓侵犯事件發生,其中一名8歲時被鄰居性侵犯的受害人,曾刻意再走到鄰居的家讓事件重演,有的更會在幻想和性行為時重演侵犯事件。
男性受害者在被性侵犯後,年少的心在沒有足夠性知識下,未能理解身體的性反應,可是卻從此對性產生莫名的興趣。研究報告指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性沉溺的情況。有受害人每次性行為對象均是不同的女性;大部份受害人性行為頻密,每周需要四至五次。有一名6歲被表姊性侵犯的受害者,自言當時感覺刺激,他由11歲開始自瀆,長大後與女友同居,要求女友每日性行為二至三次。他們有的更會轉為侵犯者,一名11歲受害者坦言自己曾向人施暴強姦。

童年受性侵犯男人的研究報告,是本港首個相關研究。

對性和愛出現混亂

同性間的性侵犯,更會讓他們以為自己能吸引同性,或是對同性產生興趣。他們會對自己的性取向產生懷疑,以至對同性產生濃厚依附的感覺,而掙扎自己會不會成為同性戀者,或懷疑自己是同性戀者。一名11歲被同校高年級學生性侵犯的受害者,兒時會幻想男同學是他的性伴侶,但不會對女性產生幻想。在12名受訪者之中,有多達三分一人是同性戀者,與社會上一般估計同性戀佔十分一人口,比率高很多。
大部份受訪者在侵犯事件發生時都是第一次的性接觸,故此他們多經歷着先有性、後有愛的性經驗。此外,年紀小小的他們未有足夠的認知能力了解觸摸行為的意思,不少會誤解為成人表達愛和安撫的表現。故此,研究發現大部份受訪者都出現對性和愛的混亂,不期然地相信性就是愛、有性無愛是很正常的事。這都顯示出男性經歷性侵犯後不一定對性產生畏懼,相反更會渴求性的接觸,這現象與女受害者有別,她們會更逃避或學習防止再受性侵犯的知識保護自己。

受害人的圖畫表達:生活如不同形態的水,失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