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進步,人們理應生活得更愉快,偏偏我們的負面情緒卻不斷積聚。為增強人們的正能量,坊間積極提倡「正向心理學」,集中發掘正面元素,例如個人優點、品德和潛能,從而打造快樂的將來,而不少社會服務機構也套用「正向心理學」予社區教育之中,教導巿民正面面對逆境。
多以行動表達關心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臨床心理學家姚穎詩指出,每個人都有美好特質,只要懂得運用一些技巧,便可促進正面思想和溝通。以入廚為例,只要在每個環節加點心思,廚房雜務都可成為家人溝通的橋樑。姚穎詩與註冊營養師劉碧珊特別為「快樂家庭廚房」計劃設計一套《正向溝通五常法》,包括嘗快樂、嘗投入、嘗讚美、常健康,以及嘗細味,幫助巿民建立健康和諧的家庭生活文化。
當中提到用餐之時應多以行動表達關心,例如為家人添飯、送上對方愛吃的食物,均可讓家人感受相聚之樂;而在準備菜餚的過程中按能力分工,讓每位家庭成員都能各盡所長,也能增強家庭凝聚力。姚穎詩說,只要我們願意放慢節奏,全情投入一家人進餐和珍惜相處的時間,往往會有新的得着。
「生活存關愛」逢星期二晚上8時至8時30分於港台第五台播出
網頁: http://rthk.hk/rthk/radio5/lifeis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