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倘升溫 儲局難招架

通脹倘升溫 儲局難招架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國債價格持續受壓,10年期及30年期孳息上周分別升穿3.5厘及4.7厘關口,昨日再分別抽上3.692厘及4.763厘,創9個月及近10個月高位,債息上升成趨勢,反映投資者擔心通脹風險增加,亦憂慮聯儲局未能及時調整貨幣政策阻止通脹升溫。
自投資者確認美國經濟進入穩步復蘇,加上商品價格漲勢持續,長債息亦逐漸進入升軌,顯示美國國債的避險作用正慢慢消退。然而,最近債息上升速度有加快迹象,分析指情況反映聯儲局有可能低估通脹壓力對經濟的影響。通脹對債券投資者十分不利,因為通脹會蠶食回報,投資者不欲持有國債,令債價跌。
聯儲局對通脹反應不敏感,亦反映在短期孳息上,由於估計儲局暫時不會出手打擊通脹,短債孳息表現穩定,令2年期及10年期國債孳息息差昨日擴大至2.93厘的近一年高位。

儲局可能低估通脹

事實上,隨着近月食品、燃油及其他商品價格持續上升,巴克萊資本策略師上周亦調整該行對美息前景的預期。聯儲局一直慣用不把食品及燃油價格計算在內的核心消費物價指數,去年12月按年上升0.8%,遠低於聯儲局訂下的目標通脹率,但12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則升1.5%。有市場人士認為,聯儲局只考慮核心消費物價指數,的確會低估通脹問題。聯儲局去年推出6000億美元的次輪量化寬鬆措施(QE2),購債額度至今尚未到一半,在商品價格不斷上升的環境下繼續泵水到市場中,將令物價上升速度加快。

再推量化寬鬆機會微

除了擔心通脹刺激債息上升外,美國政府的財政狀況亦是孳息上升的原因,美國財政部計劃於本周拍賣720億美元的長短國債。美國經濟已走出谷底,令市場預計聯儲局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的機會微乎其微,所以儲局在QE2中主要買入的中期國債最近遭拋售,均是債息上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