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國家隊有個怪現象,就是國際賽前一輪的聯賽,總會製造很多傷兵。這次對丹麥也不例外,正副隊長悉數缺陣,其中謝拉特對車仔賽後稱傷,連第3隊長林伯也未必能上陣。以私人理由申請免役的也不少,包括賓科士打、高治、艾邦拉荷等。
英格蘭U21更是青出於藍,幾乎整隊主力受傷免役。今夏就是U21歐國盃決賽周,領隊皮亞斯不得不着急:「本土球會賽事的確太多,但主要還看你重不重視(國家隊)。大家一定要平衡球會和國家隊,畢竟國家隊落敗,有6,000萬人鼓譟;曼聯和紅軍贏不了冠軍,不滿者卻少得多。」
再看看西班牙國家隊對哥倫比亞的球員名單,除了巴塞中堅佩奧爾外,所有冠軍主力都在陣。難道英超壓力特別大?也許阿仙奴的丹麥中鋒賓特拿所言非虛:當球星(英超)像大明星一樣,沒私隱、不能滑雪、全心奉獻,拿那麼高周薪絕對是值得的。
讓筆者興奮的是,就連本地波也出現英超化。不論奧運隊、U21,甚至大港腳操練,總是湊不夠人數,總是出現某球隊集體缺席的情況。更荒謬是,出現過不夠球員與對手進行熱身賽的情況,這種熱身賽變「踢街波」的情況,絕對是本港獨有現象。
跟外國情況不同,港隊操練踢街波,責任不在教練身上,因為他只是山頭主義的夾心階層。我們應該找足總算賬,為甚麼無能得連聲也不敢吭一聲?還是這個最高權力機構本身就是問題所在?當聽到梁孔德說很支持本地波改革建議,卻沒喊腳痛下台時,就知道另一套鬧劇即將上演。
文:法比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