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美食 - 盧峯

久違的美食 - 盧峯

這個新年實在有點「食神」,吃到一些久違了的美食。「頭盤」是老媽的蘿蔔煮門鱔。
以往年初一吃的都是羅漢齋、蒸魚、發財好市(髮菜蠔豉)之類。今年老媽卻來個突破,結結實實的煮了一鍋蘿蔔門鱔。她說,現在門鱔都賣給工場做魚蛋,街市不容易買到。不是街市的常客,自然不知道門鱔的行情,更不知道甚麼時候、那個街市有得賣;只知道蘿蔔煮門鱔是多少碗飯都可以吃得下的「好餸」!
果然,蘿蔔還是一樣爽甜,吸滿蘿蔔汁、中國芹菜、瘦肉味的門鱔還是一樣鮮味多采,還是一樣啖啖肉,教我午飯也禁不住連下兩碗白飯。不同的是老媽煮的這鍋門鱔比以前迷你得多,也少了兄弟姊妹搶吃的那份熱鬧。畢竟兩個妹妹已移居海外,大家也各有各忙,再聚在一起不容易。不管怎樣,還是記住了門鱔的滋味。
接着登場的是「薑葱煀鯉」。已記不起有多久沒有在新年吃鯉魚了。小時候這可是新年必備的好餸,初二開年總有它的蹤跡,大概是要弄點「大吉大利」的意頭吧!到老爸結束了小工場,新年的鯉魚就失了蹤;到後來不知為甚麼連外頭的菜館、老式飯店也不再做這道菜,教我多年來想吃卻吃不到。
偶然跟烹調技術高超的長輩說起這件憾事,她二話不說就承諾新年給我來一記「薑葱煀鯉」。就在煙花繽紛璀璨的晚上,她端出了一條超過三斤的大鯉魚(乸),鯉魚的身上身邊堆滿了薑、葱、枝竹、火腩肉、中國芹菜等配料,還有濃稠稠的汁,還有熱騰騰的氣霧,還有一大碟橙色的「魚春」另上。單是這味一魚兩吃的「薑葱煀鯉」已佔用了半張餐桌。大家沒說甚麼,趕忙舉起手中的酒或汽水,喊聲「乾杯」就舉筷,吃枝竹的吃枝竹,吃「魚春」的吃「魚春」,吃鯉魚肉的吃魚肉。我也急急加入戰團,佔據有利位置,細心的吃着鯉魚的不同部份,最後把偌大的魚頭也幹掉,真是痛快又好味。
美中不足的是居然沒有煮飯,那一鍋汁至少可吃三碗大飯,讓人飽個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