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疾沒支援 病人寧死不造口

怪疾沒支援 病人寧死不造口

【記者王智君報道】運動神經細胞疾病(MND)會選擇性地破壞患者的四肢、呼吸系統、說話和吞嚥功能,令其活動能力逐步走下坡至全身癱瘓。生命走到末段,患者要續命便得在喉部開設呼吸造口,負擔不起每月逾萬元醫療儀器費用的惟有在醫院度過餘生;有基層病人因而決定寧死也不開喉,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每分每秒。

失活動能力終癱瘓

香港肌健協會組織幹事蘇美英表示,罕有疾病MND主要與基因突變及遺傳有關,全港約有200名患者。患者體內運動神經細胞死亡而逐步失去活動能力,一般五至六年內惡化至全身癱瘓,有些病人最後連眼睛也睜不開。
由於MND未有根治方法,病人只能眼白白看着生命流逝。52歲的劉盛明08年確診,初期雙腳走路無力,需以輪椅代步;09年底其呼吸系統肌肉進一步退化,要續命便要於喉部開設呼吸造口,否則會在短時間內窒息或併發肺炎而死。
他說當時以為手術後可申領綜援,以支付每月約1.8萬元的醫療儀器租金及看護薪金,便抱着回家希望接受開喉。可是,社工事後告訴他,妻子要辭去工作,子女要搬離現居,才符合申領綜援資格。由於這違背他回家團圓的意願,他只好繼續留院,直至生命結束。「如果開咗喉都返唔到屋企,開嚟有乜意思?」

病人呂金泉(左)及黃啟文(右)決定寧死也不開喉,以換取更多時間與家人相處。

促政府訂離院支援

眼見社會支援不足,病人呂金泉及黃啟文決定寧死也不開喉。42歲的黃啟文07年確診,現時雙腳仍可勉強行走,但咽喉肌肉已明顯退化,影響說話及吞食能力。他與弟弟及年邁的爸爸同住,起居飲食全由二人照顧,「希望盡量維持家嘅狀態,唔好早過爸爸走」。
57歲的呂金泉雙腳不良於行,其他肌肉功能依然良好。他的母親及弟弟早年先後因MND去世,故他已有全癱的心理準備。他指開喉不但無助提升生活質素,更增加家人負擔,故決定不開喉,享受當下活着的自由空氣。
蘇美英指出,病人開喉後一般可續命兩至三年,有病人更多活逾10年,促請政府為MND病人訂定完整離院計劃,彈性處理其綜援申請,圓病人微小的歸家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