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鼓勵低技術中年人轉型增值、終身學習,71歲的鄭伯堪稱典範。鄭伯以往在內地行船為業,兩年前來港後,才決心學一門手藝幫補家計,之後回鄉「做義工」偷師學藝,終轉型成為補鞋匠。
內地當海員 兩年前來港
從前鄭伯在內地當海員,娶得香港人妻子,夫婦育有兩女一子,兩女兒先後申請來港定居,各有家庭。其後妻子去世,兩年前他才取得單程證由新會來港。
鄭伯說,初來香港時無所事事,年多前某天路過旺角銀行中心,見到一對夫婦在街頭擺檔補鞋,得悉一天約可賺得五、六百元,心想補鞋這門手藝也不算難學,遂決心學補鞋。
鄭伯之後四處找門路學藝,結果回到新會家鄉時見有人補鞋,不理自己已一把年紀,仍毛遂自薦當「超齡學徒」,更甘願當「義工」,分文不取,只求在工作中偷師學藝。鄭伯學師兩個月後終有所成,回港之後即購買生財工具開檔,先後在長沙灣及藍田一帶擺檔搵食,每天辛勤開工,收入雖不及旺角的同行,但每日也能掙得一、二百元幫補家計。
曾被爆竊 女兒教路藏金
辛苦儲來的萬多元現金,為何要塞入補鞋皮革物料內?鄭伯解釋,年多前家裏曾被爆竊,竊賊翻箱倒篋,只掠去利是等少量財物,女兒收藏在雜物堆中的5,000元現金則幸保不失。女兒「教精」父親,鄭伯遂將錢收得「有咁密得咁密」,奈何最終逃不過祝融。
除了憂慮積蓄是否可以還原,鄭伯仍要為寓所的維修費用苦惱,「業主都未知火燭,整番間屋都要錢……我哋申請咗好多年都未上到公屋,你幫吓我啦!」鄭伯無助地向記者請求說。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