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府架構看,主管香港電台的廣播處長不過是中上層官員,不過是執行政策的公務員。在他頭上的有常任秘書長、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政務司司長。廣播處長要有甚麼大動作固然得層層審批,他要開設新職位,拿錢,爭取新資源,也要得到局方官員及政府高層支持才能辦得到,否則將會寸步難行。偏偏這樣一個高不高、低不低的職位卻引來大量爭議,卻令政府高層頭痛不已,擔心找不到合適人選接替剛卸任的處長黃華麒先生。
廣播處長之所以難做、難請有一個根本原因,那就是香港電台本身的地位既特殊又尷尬,令廣播處長很容易兩面不討好,兩面不是人。
從職能上,從公眾的期望上看,香港電台是一個公共廣播機構,擔負着像英國廣播公司(BBC)那樣的使命,為不同看法、不同利益的團體提供一個不偏不倚的發聲平台,為社會構築廣闊的公共討論空間。要達到這樣的目標,要讓公眾信服,廣播處長必須形象公正獨立,不能有任何政黨背景,不能是特首的傀儡,不能只為政府的利益或政策服務。但從組織上、體制上來看,香港電台是不折不扣的政府部門,是名副其實的官台,不得不受政府及高層官員的影響及左右。換言之,港台既是官台,又不能變成官台;既要受政府調控,又要保持獨立公正。夾在中間的廣播處長怎能不動輒得咎,面面不討好呢?
更麻煩的是香港正變得越來越政治化,政黨在各個範疇的影響力都在增加,特首更玩起親疏有別的遊戲來,刻意支持某些政團政黨,着力為少數支持政府的政黨造勢打氣。在特首及特區政府加強政治導向下,港台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廣播處長要保持編採獨立公正更不容易,公眾對港台的變動也會更敏感。要找合適的人處理這樣的矛盾實在非常困難。
除了角色、地位、架構上的矛盾外,廣播處長還要處理及回應港台員工的期望。跟一般公務員不同,港台員工向來是推動港台成為獨立公共廣播機構的主力,一直把港台視為公共廣播機構,非常抗拒外來的干預、規管,更不希望政府直接插手。此所以港台員工代表一直希望廣播處長可以從內部晉升,好讓熟悉了解港台運作的人能主理港台,減低受政治或財團利益影響的機會。假若特區政府真的從港台內部提升,可以選擇的人將會相當有限,未必合乎高層的「心水」;但若果要從其他部門或政府外委任人選空降港台,員工的反應肯定負面,令新的廣播處長不容易站穩陣腳,更不要說大展拳腳。
要解決這樣的困局,要令廣播處長這個職位不再成為燙手山芋,最簡單最根本的做法是重新啟動公司化過程,令香港電台擺脫政府部門的身份,成為像BBC那樣的公共廣播機構。只有脫離政府,親中政黨以至甚麼人大政協才不會妄想把港台變成中央人民電台。只有成為公共廣播機構,港台才能在壁壘分明的政治生態中保持獨立、中立,不受執政黨或特首左右。只有成為公共廣播機構,港台才能成為不同團體、政黨的討論平台。
若果不改變港台的地位,誰當廣播處長都難以討好,都免不了兩面不是人的困局。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