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寫滿令人陌生的詞彙:深港串聯濕地打造「環狀跨界綠道」、「香港港」與深圳港交織生活圈「精華區」。尚未完成諮詢的項目原來早有定案:高鐵口岸設於西九、北環線及「準高鐵」西部快速軌道落成、新界東北和北大嶼山變成新市鎮。
這個主宰香港未來九年面貌、即將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堂皇大計,港府諮詢期僅18個工作天。網民痛斥港府鬼祟,facebook累積7,000多人反對香港「被規劃」。
facebook流傳80後青年「可樂」在諮詢會踩場的發言,反映網民心聲:「如果呢個plan寫咗入國家規劃,areweevergoingtosaynotoit?」
記者:白琳 黃偉駿 雷子樂
搞豪宅化
新界淪內地人後園
灣區建設計劃重點為「宜居」,「一環六射」的綠道其實最終指向住宅,包括「低碳住區」、被列作新市鎮的新界東北發展區及北大嶼山。計劃聲稱為不同階層提供宜居區域,但保育團體直指,計劃旨在把新界豪宅化,新界將淪為內地人的後花園。
鬧市竟變低碳住區
本港銅鑼灣及旺角空氣污染嚴重,灣區計劃卻把這些鬧市列為低碳住區,雖然港府尚未就新界東北發展區規劃完成諮詢,北大嶼山發展更未展開諮詢,但文件圖表已把兩者清楚列為新市鎮,「依託區域公交網,適度提高公共交通通道沿線及網站周邊地區土地開發強度」。
新界東北發展關注組成員陳劍青質疑,港府未完成諮詢就把上述內容寫進十二.五規劃,意味現存的非原居民村及鄉郊環境勢遭殲滅。計劃方向更與規劃署早前建議的區域發展策略不謀而合,即在新市鎮提供私樓,吸引往返內地的流動人口,無視港人住屋需要;流動人口一旦進駐古洞北等新界北私人住宅,隨着北環線落成,可帶挈福田的房地產市場,進一步催谷兩地樓價,最終也是港人受害,「香港規劃唔係從實際需要考慮,原來只係『被規劃』棋局其中一步」。
好大喜功
交通網絡埋單襟計
灣區計劃另一重大爭議,是香港與珠江口各城市的交通網絡一體化。一直研究本港運輸與旅遊政策的保育人士林鴻達批評,計劃中部份鐵路網絡,如港深西部快速軌道,仍只停留在構思階段,「但家講到一定要起,到時又花幾百億,係咪香港人埋單?」
高鐵口岸設於西九
灣區計劃其中一個建設重點,是建立中港綠色交通網絡,以公共交通與慢行系統為主。在粵港澳三地部門公佈的規劃圖上,除了已獲立法會撥款669億元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還有仍在構思階段的港深西部快速軌道,以及連接落馬洲至錦上路一帶的北環線。另外,高鐵口岸將設在西九總站。
規劃署副署長凌嘉勤稱,整個交通系統以低碳發展為方向,故此以鐵路作為主要交通工具;北環線已討論多時,屬本港長遠發展方向。
尖碼之聲成員林鴻達批評,連接赤鱲角機場至深圳國際機場的港深西部快速軌道毋須興建,因旅客已可經海天航運碼頭或乘直通巴前往深圳機場,而且快速軌道只屬準高鐵級別,即每小時僅160公里,「比家可以快幾多?」他指出,政府加強鐵路網絡會大大提高內地旅客人流,但沒有配套去改善計劃中的觀光點,如大澳及龍躍頭等,勢必破壞當地的歷史建築。
適得其反
築綠道恐破壞郊野
「沉淪的國土」裏,珠三角原來擁有「齊全的森林、濕地、海洋三大生態要素」。根據灣區規劃藍圖的描述,廣東省政府會將內地流行的「綠道」網(類似郊野單車徑)伸入香港,勢要「盡早實現五條跨界綠道」、「探討方便綠道使用者便捷通關的措施」,令人質疑中港邊界會否消失、過度開發道路會否破壞香港郊野?
當局要在灣區建650公里的跨界綠道,香港段長135公里。其中一條「侵入」香港的綠道,會經沙頭角口岸與香港的遠足徑、單車徑連接。公民黨副主席黎廣德曾向港府官員了解,「佢哋都唔係好知綠道係乜」。他認為,修築綠道可能會令人流大增,反而破壞環境,「要諗清楚修綠道係為咗保育定係純粹搞旅遊」。
米埔納入省立濕地公園
新界東北關注組召集人陳劍青擔心,串聯單車徑是否意味邊界消失?規劃署副署長凌嘉勤稱,綠道網內只是生態上沒有中港界線,行政上仍然有邊界劃分。
內地要將香港紅花嶺郊野公園納入省立森林公園體系,但紅花嶺郊野公園的劃分範圍一直被居民反對。內地還表示要「維育」香港米埔,將之納入省立濕地公園體系。此外,旺角、銅鑼灣、中環會成為低排放區,專營巴士要達歐盟四期標準才可駛入。
有口話人
唐英年玩閉門造車
統籌粵港合作的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圖),處理關乎香港未來的灣區規劃,全程閉門造車,激起民憤。立法會議員何秀蘭批評,所有涉及跨境合作的議題經特區政府處理,都變成諮詢黑洞,港人無從參與,類似的跨境合作恐影響香港法制。消息人士稱,灣區規劃其實只是第一步,「融合終章」是要建立「港深一城」,專攻金融與高科技。
港深一城恐損法制
去年3月展開研究的灣區規劃,大方向源於09年發表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研究報告》。這份報告其實已主導了香港未來30年的終極規劃,內地的目標是要建立「港深一城」和「珠澳一城」,前者發展金融及高科技、後者發展旅遊休閒。基本上,香港人對區域發展失去「話語權」。
何秀蘭批評,由CEPA、前海發展到灣區規劃,港府從沒公開原裝的協議文本,今次的灣區諮詢更是急急拍板,「驚死畀市民知佢做緊諮詢」。她擔心,若港府把關不力,接踵而至的跨境規劃、基建會逐漸將內地法制引入香港,例如高鐵一地兩檢或在西九總站實行。她指出,港深融合是大勢所趨,但要留意「真正嘅邊界唔係深圳河,而係兩地法制」。
規劃署副署長凌嘉勤稱,灣區規劃仍在構思階段,非已落實,當中具爭議性的部份,例如西九口岸,「只係劃住先,仲可以改」。他強調,涉及本港的發展計劃全由港府自行制訂,日後推行會跟足本港規劃機制。
超假諮詢
讚好留言才獲刊登
關乎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珠海、東莞、中山七地,影響2,520萬居民生活的灣區規劃,公眾諮詢期不足一個月(實際上僅得18個工作天),本周四結束,相關網站設置留言板,但香港網民投訴無法留言,指是不折不扣的超級假諮詢。
灣區規劃網站上載一份約45頁紙的公眾諮詢稿,內有多幅關於交通、濕地資源、古蹟分佈等規劃圖,透露香港的環保、基建、房地產發展,但規劃圖很模糊,公眾只能隱約窺探香港將如何「被規劃」。
規劃署上月29日舉行一場公眾論壇,但只得專業人士獲邀出席,小市民蒙在鼓裏。規劃署副署長凌嘉勤表示,由於公眾太多誤解,稍後會安排多場討論會釋除疑慮。
此外,有網民在相關網站發表意見,留言卻無法顯示。成功顯示的留言一面倒讚好,如「精神為之一振,民生福祉已成為政府實實在在的合作行動」、「轉型升級到幸福廣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