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病門診4月擴展新計劃推至全港醫院聯網

情緒病門診4月擴展
新計劃推至全港醫院聯網

【本報訊】自08年金融海嘯後,港人患上輕度情緒病有上升趨勢,為了讓這批患者可及早治療,醫院管理局去年底推出綜合心理健康計劃,輕微情緒病患者會被分流至普通科門診治療,不用在輪候時間較長的精神病專科門診排隊。計劃將於今年4月擴展至全港醫院聯網,預料每年可為約7,000名患者提供治療。
記者:梁德倫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社區及基層健康服務)戴兆群指,去年10月開始在五個聯網包括九龍東、九龍西、港島東、港島西及新界東推行有關計劃,希望可及早偵測輕微的情緒病患者,並介入治療。稍後會擴展至餘下的九龍中及新界西聯網。
此外,精神科醫生也可轉介病情輕微患者至普通科門診,減低專科診所的負擔,同時也可令病人毋須擔心被標籤為精神患者。輕微情緒病包括輕度抑鬱症、輕度焦慮症、失眠及生活調適有障礙等。

提供多種輔導治療

新界東聯網家庭醫學部門主管林燦表示,計劃只針對病情輕微的患者,即他們不會有自殘、自殺念頭,也沒有思覺失調等嚴重情況,病情一般較平穩。穩定的抑鬱病人包括症狀主要為失眠、情緒抑鬱、對事物失去興趣、無法集中精神、疲倦及無胃口等;穩定的焦慮病人則包括症狀只有難以放鬆自己、無法控制擔心感覺及焦慮不安等。
負責治療的普通科醫生每月都會定期與精神科醫生開會討論患者的病情,以制訂最佳治療方案。計劃也會與社區組織合作,由合作組織派出輔導員駐診,為患者提供不同種類的輔導治療。新界東聯網實行計劃約三個月,已為300多位輕度情緒病患者提供治療。
計劃合作機構之一的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高級經理周惠萍稱,為患者評估病情後,會根據他們的意願分為兩個治療組別,分別是個案輔導和小組分享;前者會以一對一形式為患者提供輔導,例如為他們定立復康目標,並找出令情緒受困的原因;後者則透過與同類型的患者分享經驗,達至集體解決問題的目標。
她指,一般患者接受約五節的輔導後已大致康復,可成功控制自己的情緒。患者常見的問題包括難以紓緩工作壓力、與家人相處有問題、受經濟壓力困擾及容易出現抑鬱情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