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人耗水量驚人,平均每年約使用950萬立方米。沙田污水處理廠最近設置全港最大再造水系統,加緊試驗將污水經處理成非飲用的再造水,希望能長遠節省珍貴的水資源。
可冲廁灌溉洗車
渠務署屬下沙田污水處理廠,近月設置全港最大再造水生產設施,並設立再造水資源中心,每日可生產約1,000立方米再造水,暫時只能供應該廠冲廁、灌溉植物及洗車用途。
沙田污水處理廠廠長白諫鳴說,該廠的再造水系統,主要是把原污水經碟形過濾器、超過濾薄膜和逆滲透薄膜,生產成非飲用再造水。他指出,目前食水成本每立方米7元,過去政府試行海水化淡計劃的成本是10元,生產再造水則為6元,但不包括污水收集及再造水供用戶使用等成本,故此,暫時仍較生產可飲用水昂貴。
成本效益待提升
自06年起,渠務署已在大嶼山昂坪、環保署在上水石湖墟進行再造水試驗計劃,但規模仍以沙田污水處理廠最大。2012年大埔污水廠亦會加入再造水試驗計劃。他說,政府最近成立一個跨部門工作小組,探討減低再造水成本方法,希望為目前仍要用飲用水冲廁的新界北發展地區提供再造水冲廁及其他非飲用用途。現時本港再造水仍在探討階段,旨在搜集再造水的操作維修及成本效益等數據給政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