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因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美國財政部延遲向國會就人民幣是否被操控的半年度報告終於公佈,財政部再次並無將中國列入操控貨幣國名單內,但發表的措辭則較以往強硬,指「人民幣被嚴重低估(substantiallyundervalued),較去年7月的修訂報告,僅形容「人民幣滙率被低估」,似有升溫意味。美國國會議員不滿有關結果,個別議員更揚言會對中國重提懲罰性措施建議。
中國未列操控貨幣國
去年6月人行宣佈重啟滙率改革,迄今人民幣累計升幅約3.7%,不過美財政部警告,人民幣升值速度遠遠不足,未來升速必須更快,財政部亦會繼續密切關注人民幣升值進展,但當局暫未有足夠證據,將中國列入操控國名單內。
報告又指出,讓人民幣名義滙率作更大幅升值,符合當前飽受高通脹壓力下的內地經濟利益;財政部認為,連同通脹因素計算,人民幣每年最少要升值約10%,才屬合理,否則高速而龐大的信貸增長,將令房地產及股票市場資產價格不斷飆升,形成泡沫風險。
華府每年度均會進行兩次檢討,就包括中國及其他貿易對手在內,其滙率有否存在操控情況發表報告,是次財政部公佈的結果,原定去年10月出台,但估計因要配合上月胡錦濤訪美的時間表,故押後至上周五才發佈。
外電引述代表紐約州的民主黨參議員CharlesSchumer表示,中國明顯地操控人民幣滙率,解決有關問題的唯一途徑,是國會必須「有所行動」。另一代表密歇根州的民主黨議員SanderLevin則計劃,下周向國會重提法案,促使商務部按照美國法例,裁定人民幣滙率被低估並構成補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