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埃及民眾上街要推翻獨裁政府,爆發起義後,多個阿拉伯國家為免被波及,爭相推出利民政策,例如提高必需品津貼、提高工資、推出就業計劃等。簡單來說,就是用錢買和平。
約旦國王阿卜杜拉(KingAbdullah)上周二已解散內閣、任命新總理,承諾實行政治改革。但民眾仍然不滿,前日有數百人在首都安曼(Amman)示威。為了平息民怨,約旦宣佈公務員加薪,又斥資1.25億美元(9.75億港元)補貼燃油、糖、米等必需品價格。
伊拉克巴格達前日有100人示威,他們高叫口號抗議公民自由受限。總理馬利基(Nourial-Maliki)為免成為眾矢之的,急急宣佈歸還一半薪金給國庫,估計他年薪36萬美元(280.8萬港元)。
敍利亞網民仿效埃及民眾,將前日列為「憤怒日」,以和平活動「終止貪污和暴政」,但最終沒有人出現。然而政府沒有掉以輕心,宣佈放棄削減能源補貼的計劃,以免反對派有藉口鼓勵民眾。
埃及和突尼斯爆反政府示威,都是因物價飆升。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吸取教訓,宣佈削減食物稅項或降低主要糧食售價。而有提供糧食補貼的摩洛哥也承諾穩住糧食價格。
美國《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