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港滙)是奉行聯滙制度與美元掛鈎的成熟貨幣,波幅只在7.75至7.85的1000點子雙邊兌換保證限價內上落;另一種(本港離岸市場人民幣現貨)是走勢看俏、長遠朝國際化路向邁進的新交易幣種。滙商指,即使不計「坐盤睇市」的有風險胃納的持倉,單看人民幣交易的平均買賣差價,利潤隨時較港滙賺多3至4倍,純從財資交易興趣看,分別自然立竿見影。
東亞銀行(023)貨幣及利率交易部主管陳德祥預期,粗略以平均每宗交易計,離岸人民幣現貨(CNH)交易,較傳統港滙交易利潤,高出3至4倍,但因去年7月新清算協議,放寬參加行可互相冚盤,CNH市場才在港面世,經過一輪衝刺後,相信今年差價會稍作調整,但料仍會較港滙有多1倍利潤。
日均交易達78億
滙豐銀行環球資本市場交易業務香港區主管陳紹宗亦說,人民幣買賣差價平均達10多點子,港滙則屬已發展成熟市場,買賣差價僅約5點子,故前者利潤平均較後者多3至4倍。
另一財資市場人士指,CNH波幅較大上落亦較密,交易員可透過本地市場一系列人民幣相關產品,從事多元化套戥空間,例如可持有CNH長倉,或沽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NDF),藉與在岸人民幣現貨價(CNY)兩者之間構成的差價,「賭」差價擘闊或收窄、升速快或慢等。
業界估計,港滙在高峯期時,商業客盤加銀行間交易總計,日均交投量介乎10億至20億美元,遇上巨型新股招股引發的資金進出,規模可更大。CNH日均交易量,現時預計約5億至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但未來潛力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