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透視:油市出現生抽貴過頭抽 - 李大同

環球透視:油市出現生抽貴過頭抽 - 李大同

石油市場近月出現一個奇怪現象,令分析師、交易員,甚至投資者都摸不着頭腦。紐約期油及布蘭特期油是油價兩大指標,紐約期油是指西德州輕質原油(WTI),由於含硫量較低,質量較布蘭特期油好,價格一直較後者高。簡單來說,西德州原油好比頭抽;布蘭特期油好比普通生抽。從質素來說,頭抽當然較普通生抽好,價格較高也是正常不過的事。
然而,踏入今年1月,布蘭特期油不單止較紐約期油更高,兩者差價更越拉越闊,兩隻指標石油的差價更於上月27日升至12.10美元,是有史以來最高。究竟為何會出現此等怪現象,分析師眾說紛紜。

布蘭特庫存不透明易被操控

有一個說法是,布蘭特石油供應不斷減少,事實上,布蘭特石油價格並非以期貨計,而是根據實物供求定價。
美國能源訊息部(EIA)資料顯示,北海石油產量06年時每天434萬桶,去年尾已下跌23%至334萬桶,趨勢暫未見有逆轉迹象。
另一邊廂,紐約期油深受奧克拉荷馬州庫興轉運站的石油庫存影響,而加拿大Keystone輸油管本月將完成擴建工程,令輸美石油每天增加15.6萬桶,亦同時使紐約期油受壓。
此外,布蘭特公佈石油庫存機制不透明,較容易讓大戶操控市場。最近有報道指,石油交易公司Hetco透過買入佔本月付運3成的布蘭特實物石油,令本已供應緊拙的布蘭特石油市場變得更緊張,從而操控油價。

紐約紙石油數量超實物石油

既然出現不合理價格,為何市場沒有能力改正它?有評論指出,紐約期油市場與黃金市場一樣,紙石油的數量大大高於實物石油。
事實上,由於實物WTI遠較合約WTI期貨少,所以其他參考WTI價格的石油已有一定程度折讓,令投資者難以進行套戥,令價格差距回復正常。
作為油價指標,紐約期油及布蘭特期油各有本身問題。全球有逾65%實物交收石油,是以布蘭特期油作指標,另外35%則是參考紐約期油,於是越來越多投資者懷疑紐約期油與布蘭特期油的指標性有多大,並指應該另覓更好的油價指標。
埃及局勢尚未明朗,是油價最近上升主因。但布蘭特期油與紐約期油價格差距拉闊,隨了着實反映地緣政治令油價上升外,石油市場自身的問題也是風險之一。